北京時間2024年8月6日14時4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千帆極軌01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30次飛行。
“千帆星座”計劃首批發射以“一箭18星”的配置升空入軌。該計劃由上海等長三角9大城市共同打造衛星互聯網產業集群,對標馬斯克SpaceX的Starlink星鏈計劃,并有望縮小與SpaceX的差距。
按照規劃,“千帆星座”今年預計將發射108顆低軌衛星,到2025年底發射648顆低軌衛星,到2027年實現“全球網絡覆蓋”,預計到2030年底形成1.5萬顆低軌衛星部署,提供多業務融合服務。
此次發射由上海航天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牽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進行,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主要的衛星和導彈發射中心之一。
據介紹,千帆星座首批18顆商業組網衛星是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千帆星座第一代衛星(GEN1衛星)中的第一批次。垣信衛星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千帆星座將為全球用戶提供低延時、高速率及高可靠性的衛星(寬帶)互聯網服務。”
Starlink星鏈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商業寬帶衛星群,目前在太空中擁有約5500顆衛星。Starlink在美國擁有數萬名用戶,并計劃在其系統中再增加數萬顆衛星,該系統也是同類系統中規模最大的。
低軌衛星通常在距地球表面300公里至2000公里的高度運行,與高軌道衛星相比,具有更便宜、傳輸效率更高的優勢。
易動宇航創始人兼CEO沈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SpaceX的星鏈計劃給我們啟發,利用市場和商業的力量驅動航天技術發展的巨大潛力,低軌衛星未來前景可期,在通訊、遙感和導航等領域都有應用場景。”
我國目前除了“千帆星座”之外,還有規劃了另外兩個“萬星星座”計劃,其中一個是由中國衛星網絡集團公司牽頭的“GW星座”,計劃打造一個由1.3萬顆衛星組成的中國星鏈主體;另一個是“鴻鵠-3”星座,計劃在160個軌道平面上發射共1萬顆衛星。
商業航天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正從導入期轉向成長期,政策支持有望推動其快速發展。從市場規模來看,2019至2023年,中國商業航天產業保持2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顯著高于全球增速。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