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輝,系日照市五蓮縣融媒體中心主任,本文刊于《全媒體探索》2025年3月號,原標題為《建平臺、強直播,助力縣級融媒體“出圈”——基于五蓮縣融媒體中心的實踐分析》。)
作為媒體融合發展四級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離基層最近的主流媒體,縣級融媒體中心如何立足本土資源,形成自己鮮明的傳播特色以加快發展已成為重要課題。
近年來,日照市五蓮縣融媒體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緊緊圍繞媒體融合的新趨勢新要求,充分發揮貼近群眾的優勢,加強平臺和內容建設,打造有較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縣域融媒體新高地。
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輿論格局和內容生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縣級融媒體雖然在受眾中依然擁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但受限于傳播渠道和平臺,傳播力、影響力亟待提升。為改變這一現狀,縣級融媒體需要借助互聯網、擁抱新媒體,建強自有客戶端、構建平臺媒體賬號矩陣,通過多維手段打通渠道壁壘,努力在轉型探索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一)廣入駐建矩陣,擴大覆蓋面
媒體融合的本質是傳統媒體的互聯網化,方向是平臺化。基于這一認識,中心堅持自有平臺建設和第三方平臺入駐并重,打造全媒體傳播矩陣。目前擁有第三方平臺賬號17個,形成了覆蓋500多萬用戶的新媒體傳播矩陣,官方微信公眾號、頭條號影響力在全省縣級融媒體中位居前列,“五蓮融媒”新華號榮獲全國“最具影響力縣融”榮譽稱號。截至目前,錦繡五蓮客戶端下載量達17.2萬,“今日五蓮”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達21.4萬,“掌上五蓮”抖音號粉絲數308.7萬,“掌上五蓮”快手號粉絲量達101.7萬。
在已有賬號矩陣基礎上,中心發揮優勢加強運維、加大正能量作品發布力度,實現大流量、正能量傳播,2024年共有33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二)建強自有客戶端,打造融媒體平臺
現代信息技術打通了社會治理和媒體大數據之間的壁壘,實現了功能聯通和數據共享,為打造具備政務服務、便民惠民、新聞資訊等多元服務功能的縣域綜合服務平臺提供了技術支撐。縣級融媒體中心立足群眾需求,打造教育群眾、宣傳群眾、服務群眾的融媒體平臺,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方式。
中心積極探索“新聞+政務服務商務”模式,以產品融合、渠道融合、平臺融合為動力,不斷強化互聯網思維,加快技術升級,充實人才儲備,改革績效考核制度,建強自有客戶端錦繡五蓮。客戶端開設“民生問政”“蓮捷辦”“實時路況”等功能板塊;為更好地發揮平臺的傳播效果,中心對原有便民服務板塊進行升級,新增40余項功能,涵蓋醫、食、住、行等方面;啟動“蓮樂購”商城平臺運營工作,入駐商家100余家、各類商品1000余款,實現了媒體服務與公共服務的一體化。
經過創新實踐,《五蓮融媒:線上尋醫問診讓群眾就醫更便捷》入選全省縣級融媒品牌應用案例,《錦繡五蓮—為民為企》入選“打造群眾訴求網上辦理平臺 引流利器這樣用”典型案例。
全媒體矩陣建設豐富了縣級融媒體的傳播平臺和渠道,同時也對內容表達、呈現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縣級融媒體只有充分發揮貼近基層、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優勢,多采寫、拍攝群眾身邊的人和事,創新內容表達和呈現,向受眾提供鮮活、原汁原味、有本土特色的新聞報道才能引起共鳴,從而獲得更大的影響力。
(一)以優質短視頻唱響本地好聲音
作為基層媒體,縣級融媒體對本地人和事的新聞報道應注重打造爆款,大量制作有地方特色、適合移動端傳播的優質短視頻新聞,形成自身品牌和傳播亮點。中心聚合電視、廣播、報紙、客戶端、第三方平臺賬號等全媒體傳播優勢,綜合運用圖文、短視頻、H5、海報等形式,講好五蓮故事。
1.強化主題宣傳報道。對于五蓮縣重點工作,開設《篤行不怠勇登攀 拼搏實干走在前》等專題專欄11個,發布稿件1600余條,全面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的五蓮之聲。大力推進“愛蓮說”活動主題宣傳,攝制發布“游子念五蓮”“游客贊五蓮”等短視頻600多條,營造“在蓮愛蓮、在蓮為蓮、在蓮言蓮”的濃厚氛圍。
2.加大對上宣傳,聯合開展活動。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亮點工作,在上級主流媒體發出五蓮聲音、展示五蓮形象。2024年,融媒體作品登上央視、新華社等中央級媒體平臺賬號180多次;《錦繡五蓮》宣傳片等3條視頻在北京地鐵播出;聯合閃電新聞、山東融媒運營聯盟等平臺進行聯動直播,推介五蓮生態美景、中醫文化,賦能休閑農業和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播放量達到1000萬+。
3.推動融媒精品創作。深入開展精品創作年活動,將五蓮旅游資源、蘇軾文化等本地特色元素與作品創作相結合,拍攝制作《跟著蘇軾游五蓮·賞杜鵑花》《山海聯動,沿著山海風情綠道游五蓮》等精品短視頻,在各平臺發布后受到好評。《五蓮縣大青山出現霧凇景觀》《山東一村全體村民40年續寫最美孝道》《弟弟背起失散18年哥哥飛奔回家》等作品多次登上熱搜榜,全網瀏覽量近1億。
(二)直播:既“走新”又“走心”
當前,視覺化傳播成為主流,直播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中心將直播作為推進“四力”建設的重要手段,搭建干群、民企、政企互動交流新渠道。
近年來,中心通過電視端五蓮綜合頻道、“今日五蓮”視頻號、“掌上五蓮”抖音號、錦繡五蓮客戶端等全媒體渠道,不斷推出政務直播、商務直播、文體活動直播和醫療科普、助農助殘助貧直播等1000多場次,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助力了鄉村振興,在發展全域旅游、優化營商環境、項目招引建設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24年以來,各類直播間累計點擊回看超2000萬次,累計漲粉7.9萬人,吸引了在外長期關注五蓮發展的有效粉絲3萬多人,覆蓋受眾37.5萬人。
1.精心策劃,線上線下聯動讓直播帶服務、暖人心。政務直播現已成為政務信息公開的新平臺、回應群眾關切的新渠道、展示政府形象的新窗口。
為做好政務直播,中心進行精心準備和策劃,認真梳理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按照文字、視頻兩大類組建政務服務知識庫、常見問題庫、直播資料庫,為編寫高質量的直播文案腳本提供有力支撐。
實踐中,中心打造“云課堂”,通過直播解讀最新政策、公開辦事承諾,解決部門找不準、指南看不懂、政策不知曉等問題,讓企業和群眾知道哪里辦、找誰辦、怎么辦。例如,一把手直播訪談和“民生福祉蓮心通”直播訪談等活動,通過直播現場解答、視頻政策解讀、遠程互動交流、線上導辦幫辦、云端監督反饋等,幫助群眾和企業解決了不少難題,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在直播空檔期,錄制“秒懂政務”短視頻,通過錄播講解、線上演示、逐步操作,讓服務更暖心。一年多來,直播現場解答各類政務服務業務咨詢1523條,幫助異地務工群眾辦理業務 397件。
在線下,針對直播中網友提出的問題,涉及到的部門單位積極跟上服務,讓群眾訴求“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比如縣殘聯針對殘疾群體需求,聯合多部門開展上門評殘、送殘疾器具等服務,解決特殊困難群體“急難愁盼”問題。
2.創新直播問政,提升政務服務質量。中心積極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發揮媒體監督功能,在縣紀委、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等部門牽頭組織下,創新監督形態和方式,積極開展直播在線巡查監看,認真聽取網民的意見建議,并在直播頁面設置好、差、評二維碼,參與直播的網民可掃碼提意見、作評價。聯合縣群眾服務中心建立紅、黃牌預警機制,對政務直播接單事項的辦理時限、服務質量開展實時監督,倒逼服務質量提升,讓企業、網民快辦、易辦、好辦。安排專人收集政務直播期間呼聲高的問題,建立問題線索清單,按照部門職能分發,做到責任到人、時間到點、落實到位。健全首問負責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對收集上來的問題及時進行回復。針對部門的辦理回復情況積極開展回頭看,及時跟蹤回復進度、滿意程度和超時受理等情況,做到訴求第一時間反饋、問題第一時間解決。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