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千尋)
廣電媒體對于AI數字人技術的應用正在進一步加速。
5月25日,珠海傳媒集團自主打造的《珠海新聞》AI主播正式“上崗”。
當天,新聞主播賀雨晴正在西藏米林市進行黃牡丹節采訪,而AI主播在珠海替她完成了新聞播報工作。有了AI主播的幫助,新聞主播也從演播室解放出來,替觀眾奔赴更多新聞現場。
據珠海傳媒集團融媒采訪中心副主任胡志剛介紹,此前已經在“美好珠海”“觀海快評”等板塊率先啟動了AI主播,這次是第一次在《珠海新聞》實現AI主播全程播報。下一步將根據節目特點陸續推出更多不同風格的AI主播,進一步使《珠海新聞》產品更加多樣化,可視性更強。
AI主播并非簡單的“數字替身”,其核心是多項技術的融合創新。此舉也是珠海傳媒集團以技術為引領,在人工智能領域積極布局發展的成果之一。
兩周以前,由鄖西縣融媒體中心和湖北長江云新媒體集團聯合制作的AI數智主播正式亮相《鄖西新聞》,這也是湖北省首個AI數智主播矩陣。
據悉,此次上線的AI主播運用了語音合成、人臉建模、口唇預測、圖像處理等先進技術,使得AI主播能夠精準地模擬人類的語言表達和面部表情,口型匹配度超過95%,實現自然流暢的新聞播報。
此外,AI主播還具備多語種播報能力,可以在英語、日語、阿拉伯語等20多個語種中自由切換,適應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傳播需求。
除了新聞播報,鄖西數智人主播矩陣還將在多個場景中陸續上線,包括政務服務、文旅推介、招商引資等,為公眾提供24小時服務。
另據悉,芒果智媒AI數字人主播已在阿榮旗融媒體中心、文成縣融媒體中心、佛坪融媒體中心等多地深入使用。
AI主播的最早亮相始于2018年,由新華社率先推出了全球首位AI合成主播“新小浩”,央視隨后在2020年推出虛擬主播“小C”,用于天氣預報和新聞播報。
近年來,廣電機構對于AI主播的應用和實踐進一步加速。
2024年7月,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國家級盛典《2024中國·Al盛典》節目上,以尼格買提、馬凡舒、王冰冰三名主持人為原型,首次亮相了三名AI數字人代表——小小尼、小凡、冰冰,在舞臺上進行人工智能科普。
省級廣電層面,湖南、江蘇、浙江等先后推出了AI主播,參與綜藝節目互動及新聞播報。其中,江蘇廣電“荔枝新聞”啟用AI主播“蘇小新”,用于民生新聞及政務信息播報,日均生成超50條短視頻。
短短幾年間,這一技術迅速下沉。目前,AI數字人主播已從央視、省級廣電的試點探索,逐漸下沉至地市級乃至縣級融媒體中心,成為廣電行業加速智能化轉型的重要體現。
近兩年,福州、玉林、臨沂等地先后宣布AI數字人主播“上崗”——
今年4月,福州廣播電視臺《新聞110》迎來三位“新主播”——基于真人主播形象生成的AI數字主播翁小猛、竹小君、郭郭。
“翁小猛”“竹小君”“郭郭”利用了語音合成、人臉建模、唇型預測等多項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動態換臉和文本到視頻的自動播報輸出,實時高效,精準口型,畫質清晰。
3月29日, 玉林市融媒體中心新聞綜合頻道《玉林新聞》電視欄目中,AI數字人主播“丹丹”正式上崗“挑大梁”,擔任主持人進行新聞播報,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體驗,這也是《玉林新聞》電視欄目第一次有AI主播加入。
在《玉林新聞》節目中,AI數字人主播“丹丹”精準地模擬《玉林新聞》主持人王丹的形象氣質、語言表達、口唇表情、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實現自然流暢的新聞播報。
AI數字人主播的加入,是玉林市融媒體中心在媒體變革浪潮中的一次成功試水。
今年以來,玉林市融媒體中心全力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緊跟互聯網時代發展潮流,通過戰略布局與技術深耕,將AI技術全面融入內容生產、創意孵化、用戶交互及品牌運營各個環節。從組織架構、人員配置、流程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優化,設立專門的人工智能工作室,統籌協調AI技術在媒體生產與傳播中的應用,倡導采編人員在重大融媒報道中積極應用AI新技術,推動采編人員認知迭代與能力升級。
今年3月,《臨沂新聞》推出兩位“新主播”——基于真人主播形象生成的AI數字主播徐成和董文帆。
上線后,AI主播還能依據不同新聞題材,靈活調整播報風格。無論是時政要聞的嚴肅莊重還是民生新聞的溫暖親和,AI主播都能出色演繹,為觀眾帶來生動的視聽體驗。
今年春節期間,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的《杭州新聞聯播》節目,創新使用AI數字人進行新聞播報,且做到了0失誤率,成為全國首檔全數字人主持播報的聯播類新聞節目。
據“杭州綜合頻道”此前報道,2023年以來,杭州文廣集團就開始布局以AI為引領的創新發展戰略。創建短視頻AI生產實驗車間,并孵化出首個創新項目——智語數字人應用創作平臺。
該平臺通過專業級真人拍攝采集,利用全新AI算法實現人物形象及聲音復刻重演,打造廣播電視級超寫真數字人,同步實現從文稿到短視頻成片的智能快速生成,制作播出國內首檔全流程人工智能電視節目《冠軍AI亞運》。
今年2月13日,河南廣播電視臺民生頻道正式啟用AI主持人“笑歌”完成45分鐘王牌欄目《小莉幫忙》整欄目播報,成為民生頻道智能化轉型的標志性節點。
“笑歌”上線后不久,2月24日,民生頻道另一檔45分鐘欄目《大參考》啟用AI主持人“蔡志鑫”,完成整欄目播報工作。至此,AI主持人以日均90分鐘的穩定輸出能力,承擔起兩檔欄目的核心播報任務,實現了新聞播報的全流程自動化。
事實上,地方媒體利用AI技術,復刻新聞主持人播報新聞的做法并非始于今日。
早在去年6月,日照廣播電視臺以女主持人王智夏為原型,復刻推出數字主持人“智夏”參與新聞報道。
去年9月,北京順義區融媒體中心以融媒主播吳迪為原型上線AI主播超仿真數字主播“吳小迪”。
AI超仿真數字主播“吳小迪”是北京市廣播電視局AI數字人智慧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在區級融媒的試點應用。同時,這也是順義區融媒體中心在推進媒體融合實踐中,積極擁抱新技術新應用,持續推出新媒體產品的一次有效嘗試。
據介紹,這款AI主播將主要應用于新媒體視頻產品的制作。為了達到與真人別無二致的效果,它運用了科大訊飛多項最新的語音合成、人臉識別、人臉建模、口唇預測、音頻驅動、圖像處理等技術,實現了只需要輸入文字即可轉換為語音動畫。
同時,它還支持文本到音頻、文本到視頻的自動輸出服務,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訓練和口唇建模,機器學習口唇驅動,智能預測口型等技術,使表情動作自然流暢,實現了逼真的效果。
從央視、省市級媒體到縣級媒體,AI主播的快速普及不僅提升了新聞生產效率,也進一步推動了傳統廣電機構向智能化、數字化的加速轉型。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