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第30屆上海電視節中國電視劇精品創作論壇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分享了對國產劇未來發展的看法。他用五組辯證關系做出解釋。
第一,要處理好“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關系。高長力認為,廣電總局既突出做好“自上而下”,加強統籌策劃,注重規劃布局,扎扎實實組織指導創作,也高度重視“自下而上”,充分激發各類主體創新創造活力,發現有潛力的作品不遺余力地扶持、宣傳、推廣,不斷推動形成“規劃一批、創作一批、推動一批、儲備一批”的創作格局。
電視劇如何跟上時代的腳步,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他認為,要靠主管部門引領和推動:“主管部門在創作引導、創作組織、創作指導上可以大有作為,主題創作可以‘主動出題、組織創作’,如《山海情》《我們的河山》等。同時,我們還要熱情鼓勵廣大電視工作者深入生活,發現選題,激發靈感,從事自發的、個體的、一發不可收的、充滿激情的創作,我們的使命就是發現、扶持、保障、推動、指導、宣推等,如《我的阿勒泰》《山花爛漫時》都是這種情況。”
第二,要處理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高長力指出,要二者相統一,當二者發生矛盾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他認為,好的作品自然會有好的經濟回報,好的作品自己長腳可以走遍天下,“這兩年,一些優秀作品不僅自身獲得很好的經濟收益,還帶動了社會經濟發展。比如,‘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的現象,電視劇拉動拍攝地文旅消費,帶動周邊產品,形成‘內容生產-觀眾消費-產業延伸’的良性循環,如《繁花》《去有風的地方》等就是這樣的情況。”
第三,要處理好精品創作與更廣傳播的關系。高長力表示,創作重要,傳播同樣重要,“我們下一步還要研究推動構建最大效益的播出格局,如實現各平臺競合關系形成,梯次播出的良性態勢,提高衛視首播電視劇比率,促進大屏小屏協同聯動等”。
第四,要處理好內容創作和科技創新的關系。高長力強調,要始終牢記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生產全過程的囑托,不斷適應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帶來的文藝新形態、新類型、新觀念、新變化,用科技賦能藝術創作。他說:“今年年底前,電視劇將基本實現超高清制作的戰略目標。我們要緊緊跟蹤AI人工智能的發展,不能感情用事、簡單排斥,而是要敞開胸懷、積極擁抱,用最新技術提升創作質效。我們要盡快實現內容創作與超高清、AI等新技術的良性互動、相互促進,深入研究探討這些技術可能帶來的行業革命和審美革命。”
第五,要處理好文藝批評與惡意輿情的關系。高長力指出,在當下輿論場里,一些惡意輿情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對作品真實客觀的評判,干擾了正常的創作探索,挫傷了制播方的積極性。有些惡意輿情看似“來勢洶洶”,實則可能只是集中或放大了部分聲音,甚至是在算法推送下,將經過利益裹挾的極端觀點包裝成“民意”,營造出“普遍共識”的錯覺。
影響行業發展的種種惡意輿情,并不能直接等同于人民群眾的真實心聲。如何解決?他表示,越是存在這種情況,越是要加強理性的、深刻的、正常的文藝批評,更好地發揮激濁揚清的作用:“負責任的媒體要加大對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作品的關注,既要放大主流聲音,以高質量文藝評論引導創作發展,也要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用人民群眾鮮活的語言來更新自己的表達方式,做出‘接地氣’的電視劇評論,通過多渠道、多層次的評論方式,不斷推動構建健康清朗的文藝生態。”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