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第30屆上海電視節國際影視市場“超清靜界·智創未來”上海超高清視聽產業發展大會開幕式暨主題報告會于上海舉行。大會站在行業最前沿,前瞻性研討超高清視聽技術演進趨勢,深度聚焦AI大模型與超高清技術融合創新等廣電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理事長姜文波發表了題為“科技創新助推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主題演講,深入闡述以技術創新驅動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路徑與戰略思考。
一、政策引領與技術演進:主流媒體變革的時代背景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與文化融合發展,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為媒體行業指明了發展方向。2023年以來,七部委聯合發布《加快推進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性意見》,超高清電視先鋒行動計劃等政策持續落地,構建起推動視聽產業與媒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
姜文波回顧傳媒演進歷程指出,從漢代邸報、1605年德國現代報紙,到1920年廣播電視的誕生,再到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崛起,媒體形態始終與科技進步深度綁定。尤其是4G/5G技術普及推動短視頻平臺快速發展,促使主流媒體必須以新媒體為主導,擁抱技術變革,突破“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對立”的思維定式,以用戶為中心重構傳播邏輯。
二、三大技術體系:構建全媒體超高清發展新格局,推動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
(一)超高清視音頻技術:提升視聽品質的核心支撐
他強調,超高清技術是推動媒體升級的關鍵抓手。我國自主研發的“菁彩影像”“菁彩聲”(HDR Vivid / Audio Vivid)技術體系已成為廣電行業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與國際標準對標同時實現“零成本介入”,推動超高清產業國產化發展。總臺21年建成的IP電視總控系統,構建的IP化全媒體超高清直播體系,較傳統制播體系成本降低1/3以上。為推動全媒體超高清的制作,總臺超高清國重實驗室聯合國內相關機構,共同推出了NVI全媒體超高清制作系統,該系統支持云化部署與輕量化生產,滿足4K、8K制作以及豎屏制作等全媒體信號輕量化的制作。
在技術應用層面,超高清不僅是分辨率提升,更涉及動態范圍、色域、幀率等指標的全面升級。為提升超高清制作水平,總臺2020年開始就推動牽頭研發XR虛實融合超高清制作技術,持續推動相應的技術迭代,包括整合了AR/VR/VP以及大場景掃描、數字孿生等相關技術,有力推動了春晚等上百個文化類節目的制作。
針對手機終端主導的傳播趨勢,總臺創新豎屏超高清傳播模式,2022-2025年春晚豎屏直播用戶數持續增長,2025年達2.86億,形成“輕量化、碎片化、社交化”的新視聽語言體系。
(二)互聯網技術:打造大小屏融合傳播生態
我國“雙千兆”網絡發展迅速(截至2024年底5G用戶超10億、家庭千兆用戶超2億),可推動超高清大小屏融合傳播。總臺已建設了高清和超高清源碼站點和云網平臺,實現超高清內容通過5G/光纖網絡直達手機與電視終端。用戶通過“央視頻投屏助手”可一鍵完成投屏,適配不同帶寬需求,同步提供環繞聲、三維聲等沉浸式音頻體驗,在春晚、巴黎奧運會等重大活動中實踐成效顯著。
(三)人工智能技術:重構媒體生產新質生產力
他提到,我們要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重構媒體生態,打造媒體新質生產力,實現媒體高質量、高效率的制作和精準傳播。2023年,總臺發布“央視聽媒體大模型”,2025年推出人工智能白皮書,構建包含IT基礎資源、多模態數據語料庫供給、大模型研發及運維和服務的四大平臺。目前大模型已接入7個主流模型,覆蓋策劃、采集、編輯等7大類35個應用場景,上線70個智能體,目前兩個多月調用數超過2萬多次,為綜藝、體育等節目制作提供智能化支撐,明年將向行業開放服務。
姜文波表示,總臺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指示,抓住視音頻技術升級與人工智能告訴發展機遇,運用超高清視音頻、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領域高新技術,構建“國際領先、自主可控”的全媒體超高清技術體系。打造媒體領域的新質生產力,為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