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微短劇成為全國廣電視聽產業的重要增長點。根據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2024微短劇行業生態洞察報告》統計,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首次超過電影票房總收入。在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上,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會同中國傳媒大學、艾媒咨詢公司、美蘭德傳播咨詢公司,認真搜集北京地區微短劇企業和用戶相關數據,編寫形成了《2024年北京微短劇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予以正式發布。《報告》共5萬字,分8個章節,以翔實數據、深度洞察和前瞻視野,系統梳理北京微短劇產業發展成果,為全國微短劇行業創新升級提供了“首都參考”。報告顯示,北京微短劇行業蓬勃發展,正在成為首都新的文化經濟增長點。
北京作為行業領軍者,微短劇產值規模約 336.2 億元,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二,位居全國首位。同時,北京擁有“紅果短劇”“河馬劇場”“野象劇場”等 23 個重點微短劇平臺,數量占全國一半。抖音、快手等重點平臺微短劇小程序均已完成線上備案,累計批復達906個,總量全國第一。
北京微短劇用戶以女性偏多。25-34歲青年群體占比54.10%,成為核心受眾。近四成用戶偏好3-5分鐘短劇集,周末及通勤時段為觀看高峰,表明微短劇正在成為北京地區人們休閑娛樂的一種重要方式。
北京微短劇產業鏈完善且發展迅速。在上游,中文在線、閱文集團、掌閱科技等知名內容創作版權方為行業提供了豐富的創作資源。中游的拍攝制作方如十月初五影視、北京華策短劇等企業,致力于打造高品質的微短劇作品。下游的內容分發端則有紅果劇場、快手等平臺,憑借強大的分發能力,將內容傳遞給廣大用戶。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通過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定向支持創作,加強內容審核機制,促進行業規范發展;推出“首亮微光2.0”計劃、“短劇游北京”活動,推動“微短劇+”跨界融合;通過出海與科技雙輪拓展新空間,AIGC賦能劇本創作與制作流程,將壓縮成本,催生互動劇、豎屏劇等新形態。
《報告》提出了北京微短劇未來發展路徑,政策支持、精細化運營、技術創新將成為推動北京微短劇行業發展的三駕馬車。陸續推出的“微短劇+”的創作計劃,展現了微短劇行業廣泛的跨界賦能潛力。同時,借助大數據分析平臺進行精細化運營,能夠更好地滿足大眾的觀影需求。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出現,將為編劇和導演提供了大量不同類型題材的創意,有效壓縮了制作成本與周期。
《報告》展望了 2025 年,北京微短劇將在市場規模增長擴大化、內容創作精品化、產業整合全鏈路化、政策導向更規范化以及技術賦能更深入化等方面持續發力。
《報告》最后談到,微短劇行業的蓬勃發展不僅是視聽產業的新增長極,更是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北京將持續優化政策供給,深化科技賦能,打造立足首都、輻射全國、鏈接世界的微短劇產業高地。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