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靜系江蘇省太倉市融媒體中心新媒體運營部副主任;周琦系太倉市融媒體中心客戶端事業部副主任;張忠系太倉市文聯主席)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當前,國際傳播的內涵與外延都發生著深刻變化,逐步形成中央與地方互相協同、全球化與地方化相互交織的國際傳播新圖景,城市國際傳播已成為宣傳思想工作必須答好的時代課題。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窗口,人們了解一個國家往往從認識一座城市開始。城市是國家傳播的重要空間節點,是故事的承載者、素材庫,也是用地方實踐闡釋中國道路的有生力量和生動范本。因此,城市國際傳播影響著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形象。發揮地方城市特色優勢,通過太倉城市故事的全球化表達、太倉城市形象的國際化營造、國家立場的地方化詮釋、文化資源IP的跨文化轉化去開展國際傳播,有利于海外受眾通過對太倉城市的認知,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有利于通過太倉的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去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有利于提升太倉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太倉經濟社會發展構建有效的對話平臺。
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獨特的文化符號和人文故事,如何心懷“國之大者”,充分挖掘城市特色,尋求“出海之道”,講好城市故事,展示更加多彩的中國形象?太倉作為江南的一個縣級市,開展城市國際傳播面臨內容建設乏力、運營人才短缺、傳播效能較弱等短板和制約因素,但太倉這座史稱“皇帝的糧倉”“六國碼頭”的江南小城從不缺話題故事,缺少的是現代傳播氣質的表達方式和讓世界聽見太倉聲音的有效傳播。太倉目前已集聚500多家德企、60多家世界“隱形冠軍”企業,德資項目總投資超60億美元,是中國德資企業集聚度最高、發展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獲評中國唯一一個“中德企業合作基地”、全國首個“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示范區”,中國第3家德國中心落戶……太倉是名副其實的中德合作典范城市、中國“德企之鄉”。越來越多的德國人生活、工作在太倉,將這里作為他們的“第二故鄉”。中國前駐德國大使史明德曾感慨:“太倉在德國的知名度,比在中國大多了。”太倉中德合作的成功故事為太倉破局國際傳播提供了新切口新機遇。太倉把中德合作作為城市發展的特色戰略,以中德合作特色為切入點,以現代田園城、幸福金太倉的城市形象為支點,“造船出海”與“借船出海”雙管齊下,講好“中德合作”故事、傳遞“中德合作”聲音,讓太倉成為外國人認識中國的重要窗口,走出了一條具有太倉特色的“小而精、優而特、新而美”的城市國際傳播之路。2023年,在第二屆中國城市國際傳播論壇上,太倉作為唯一縣級市入選中國城市(區)國際傳播案例;2024年,在第三屆中國城市國際傳播論壇上,太倉成功捧得“中國國際傳播突出表現(區)縣域城市”榮譽,并作為成員單位之一參與發起區縣國際傳播聯盟。
(一)內宣與外宣相融合,激起傳播漣漪效應
國際傳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構建起內宣外宣聯動的融媒傳播體系,在立體化傳播中實現同頻共振。太倉在國際傳播實踐中突破常規離散型的外宣報道模式,統籌內外宣一盤棋傳播,構建起上下貫通、左右聯動、內外一體的大外宣格局,擴大傳播朋友圈,形成同頻共振合唱團,使傳播內容既能內外兼顧,又能里外開花。
例如,在太倉市撤縣建市三十周年暨對德合作三十周年重大主題報道中,我們堅持本地媒體與上級媒體、國內媒體與境外媒體、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聯動,打造融合傳播的組合拳,讓太倉聲音吸引全球目光。本地媒體策劃推出“非凡三十年”“六個維度看太倉”“一見三十年·而立再出發”等系列報道,同時積極參與央媒對德合作的外宣報道。新華社通過《參考消息》《新華每日電訊》等媒體矩陣,整版刊發《尋路太倉》《同心同“德”30年——探尋中德合作的“太倉密碼”》等報道,推出英文文字通稿及德文專線稿件,聚焦太倉30年對德合作成果,解鎖“德企之鄉”的發展密碼,并聯動德國《世界報》、德國首都電視臺、美國福克斯電視臺、道瓊斯市場觀察網等30家國際新聞媒體持續刊發系列報道,全球傳播量過億。新華社《全球連線》欄目推出《根在德國 花開太倉》短視頻,該視頻在臉書上到達量超320萬,片中故事引發海外網民廣泛關注。《中國日報》以整版聚焦太倉“中國德企之鄉”“現代化港口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三張城市名片,向世界展示了太倉的獨特魅力,引發海外廣泛關注。
(二)自述與他述相結合,凸顯傳播裂變效應
跨文化語境下,太倉城市國際傳播注重多元主體共同發聲,既有以政府部門、主流媒體等為主體的自述,也有外籍網紅、海外華僑等的他述,為海外受眾提供了解太倉、感知中國的多元視角。從2008年開始,太倉每年都在德國舉辦“太倉日”活動。德國“太倉日”已成為中德雙方經貿、人文交流的一項機制和一個平臺。太倉充分利用德國“太倉日”重要平臺,配合國家戰略,發揮地方外宣主場優勢,在對外開放的創新實踐中不斷唱響“太倉聲音”。2023年6月20日,第十五屆德國“太倉日”活動走進斯圖加特,借助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日報社等主流媒體優勢資源,聯合海外平臺與德國紙媒、電視臺及網絡媒體等,形成分眾化層級傳播。其中,《參考消息》以《太倉持續擔當中德地方合作“先行者”》等為題刊發7篇報道,從不同維度解碼太倉對德合作的成功密鑰。德國《世界報》、德國首都電視臺《中國新聞》欄目以及商報、南德意志報、萊茵郵報、西德意志匯報、漢堡晚報、柏林晨郵報、圖靈根匯報、斯圖加特快報等德國媒體,以圖片、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發布相關信息,在德國當地形成輿論關注熱潮。
巧用“外嘴”和“外眼”,培育海外“自來粉”,將太倉中德合作的成功故事傳播到國際社會。推出《中德故事從這里出發——德國人在太倉》系列視頻,通過十個德國友人講述在太倉的所見所聞、工作生活經歷,介紹“太倉機遇”、傳播“太倉前景”,并在他們自己的海外社交賬號傳播,向世界推廣太倉。聯系洋網紅司徒建國來太倉體驗江南文化與“德企之鄉”雙面秀的魅力。承辦2023“Hi Jiangsu”外媒訪蘇活動,組織“發現太倉,外籍網紅走進中國德企之鄉”等活動,通過“太倉發布”海外社交媒體賬號對活動進行直播,將“德企之鄉”的魅力遠傳海外。德國網紅博主樂柏發布的短視頻《中國三線小城為何在德國出圈》火爆全網。舉辦“風起江南一水間 閃耀在絲路上的‘蘇州故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網絡國際傳播活動、“海外華文媒體太倉行”活動,向世界傳遞太倉的獨特風采和嶄新面貌。
(三)借船與造船相聚合,強化傳播矩陣效應
在國際傳播中,渠道決定“聲量”。地方城市開展國際傳播,必須突破自身傳播平臺缺乏的掣肘,加快國際傳播矩陣建設,打好國際傳播組合拳,在借船出海、借力打通國際傳播鏈條的同時,打造自主可控的傳播平臺,造船遠航,提升地方城市國際傳播效能。
作為中德合作典范城市的太倉,為了在國際傳播方面擁有更多話語權和發聲渠道,主動加強與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日報社等中央媒體的國際傳播合作,建立海外社交平臺傳播矩陣。中國日報社“Z世代”國際傳播中心入駐太倉,承辦第五屆“一帶一路”青少年英語演講比賽全球總決賽暨第28屆“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全國總決賽,向世界傳播太倉聲音。借力中國日報社打造“魅力太倉”英文網,展現太倉中德雙邊務實合作典范的風采。打造“Discover Taicang”海外媒體傳播矩陣,開設“發現太倉”德文臉書專頁,成為全國首個擁有德文社交媒體賬號的縣級市。借力新華社海外社交媒體平臺資源開展“hi Taicang”德媒記者專家訪太倉、“show Taicang”德國攝影師沉浸式主題采風、“go Taicang”德國社交媒體粉絲線下行等活動。與參考消息報社參考智庫共建中德合作研究中心,與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共建太倉中德(法)文化與商務交流中心,以法蘭克福、柏林、巴黎三個交流中心為平臺,打造“遇見太倉”品牌交流IP,更好拓展太倉國際朋友圈,持續打造太倉“德企之鄉”品牌。與上海外國語大學共建太倉中歐/中德文化交流中心,使之成為促進中歐、中德交流,助推中歐、中德合作水平再提升的新窗口。
(四)知己與知彼相契合,引發傳播共情效應
城市傳播實際上是在傳播人的生活、人的奮斗和人的故事。加強城市的國際傳播,首先要做到“知己”,太倉從自身獨特的鄭和航海文化、婁東文化、風土人情、美食美景等找準國際受眾的共情點,挖掘適合國際傳播的素材故事,以小切口、小故事、小角度講好太倉城市、人文、產業、創新、生活等鮮活和溫暖的故事,塑造真實可感、直抵人心的太倉城市形象。其次,加強城市的國際傳播,還要讀懂世界,在中德合作中讀懂德國人嚴謹守信、精益求精的文化,做到“知彼”,契合海外受眾興趣,用外國人聽得懂、聽得進的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
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短視頻是講好城市故事、傳播城市品牌的重要載體。我們運用短視頻等傳播手段,促進了“太倉好聲音”的國際表達。例如,新華社《全球連線》欄目拍攝了《德味太倉》中英雙語版宣傳片,依托新華社海外社交媒體平臺推特、優兔和臉書賬號同步播發;《全球連線》推出的德文融合報道《此心安處是吾鄉:500家德企扎根太倉觀察》,在歐洲時報德文版、德國首都電視臺、德國杜伊斯堡電視臺優兔頻道刊播,引發全球關注。總臺《與世界對話的小城》系列紀錄片之《夏和他的“中國之家”》《幸福的面包》在央視亞洲、歐洲和美洲頻道播出,面向全球講好太倉“德企之鄉”的小城故事。文旅美食是無聲的世界語言,也是國際傳播的重要題材。太倉依托文旅美食,策劃傳播話題,讓優雅東方與熱情西方美好碰撞。太倉與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共同舉辦外國網紅太倉行活動“走讀中國·走進太倉”。博主們走進太倉羅騰堡風情街,參加中德文化狂歡節,感受中德文化的交流互鑒。游古典園林,欣賞昆曲和江南絲竹表演,品嘗地道的羊肉美食,體驗舞龍舞獅,外國博主們在海內外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相關視頻作品,展示所見所聞,分享他們眼中多姿多彩的中國。
(一)深挖城市特色是做優城市國際傳播的根基
一座城市能吸引受眾打動人心的,首先是它的特色和文化。城市的特色優勢和歷史文化是城市國際傳播的優質入口,在國內外社交媒體平臺上,越有特色文化的小城故事,越能激發用戶的興趣,也越能引發用戶的共情共鳴。因此,城市國際傳播需要全面梳理提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找出適合國際傳播的素材內容,形成獨特的城市文化符號。
(二)注重共情敘事是做活城市國際傳播的關鍵
城市國際傳播需要摒棄機械生硬的宣傳語態,運用海外社交媒體的“游戲規則”,堅持小切口、大意蘊的傳播策略,采用可視化和年輕態的柔性表達,善用外國人聽得懂、易接受的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借助短視頻等方式去生動鮮活地講好城市故事,同時要重視“Z世代”的力量,推動傳播年輕態,為城市國際傳播注入青春的力量。
(三)統籌整合資源是做強城市國際傳播的保證
城市國際傳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謀劃、協同發力,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資源,培育多元化傳播主體,拓展多元化、多層次國際傳播平臺和渠道,形成上下聯動、內外合力的國際傳播合作機制,在同頻共振大合唱中發揮事半功倍的乘數效應。要努力造就一支水平高、數量足、實踐能力強的國際傳播專業隊伍,為增強國際傳播效能提供人才保證。
德國有句諺語:“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會相逢。”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太倉中德合作成功背后的辯證邏輯,恰是這座城市在國際傳播中破局出海的精彩注腳。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城市國際傳播之路上步履鏗鏘的太倉,必定會繼續講好中國對德合作的精彩故事。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