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廣播電視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宣部、廣電總局和重慶市委對廣電工作新要求,聚焦主責主業,錨定建設全國一流新型主流媒體的目標,全力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出臺整體改革方案,持續迭代升級“1138”發展戰略,一張藍圖繪到底,2025年深入實施“內容煥新、技術創新、產業革新”三大行動計劃,挺進主賽道,奮力加速跑,形成一批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
2024年,重慶廣電把“變革”作為關鍵詞和最大關鍵變量,動真碰硬、真改實改,以平臺重塑為基,堅持移動優先,整合重組完成面向主戰場的媒體平臺架構。
全力打造全國一流大視聽新媒體平臺——第1眼TV。第1眼TV由重慶兩大知名新聞品牌“第1眼”和“華龍網”整合而成,疊加“第1眼”高效的全媒體新聞采編能力和“華龍網”先進的互聯網傳播技術,推行資源共享、多跨協同采編運營機制,實現了“1+1>2”的預期。第1眼客戶端下載量超8600萬,全網用戶1.27億,全國熱搜上榜630余條,全網傳播總量超330億,被廣電總局評為“廣電媒體融合新品牌”,成為重慶主流媒體傳播力、影響力綜合排位“領頭雁”。
全力打造全國一流衛視平臺——重慶衛視。重慶廣電整合影視劇制作和大型活動賽事轉播等優質資源并入重慶衛視;整合上星頻道和地面頻道,“天地聯動”,建立衛視頻道內容創新研發和生產、編播新機制。同時明確重慶衛視精品視頻內容供給平臺和精品大型文化活動牽頭平臺的定位,通過優質品牌、優質節目、優質平臺的優勢疊加,形成多端聯動、內容共創、價值共享、核心自主的一流衛視大傳播格局。
全力打造文化民生服務平臺——重慶城市TV。在頻道頻率精簡精辦的大背景下,重慶廣電整合6個重慶電視地面頻道,組建了全新的重慶城市TV,形成定位準確、垂線清晰、市場認同的業務板塊和“新媒體+頻道”的融合運營模式。同時,以互聯網思維完成對地面頻道的布局,用“紅葉頻道”推動網端“銀發經濟”“大健康”垂類板塊,用“影視劇頻道”支撐網絡劇發展,培育發展影視制作發行;用“紅巖文化頻道”聚力紅巖文化育人體系改革,打造紅巖思政教育平臺。
全力打造全國一流新型聲音媒體——重慶廣播。重慶廣電堅守“聲音”的力量,深度開發廣播主持人資源,精心推出《第1聲音》,推出知名廣播美食節目《吃在重慶》的融媒體品牌“麻辣四寶”;做精做細聲音產品,推出《書香重慶有聲能量駐場計劃》等一系列“廣播+線上+線下”融媒體產品。
通過整合媒體資源、加強平臺建設,重塑體系,重構流程,重慶廣電形成了以第1眼TV為龍頭,重慶衛視、重慶城市TV、重慶廣播為支撐的“1+3”全媒體傳播新格局。
以守正擔當為本,做優頭條工程做精時政報道。高質量完成習近平總書記來渝視察新聞報道,全景式呈現總書記殷殷囑托在巴渝大地全面落實的生動實踐。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精心策劃《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習聲回響》等系列報道,打造《春天的回響》3D創意視頻等系列融媒精品。聚焦重慶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新成效、全面深化改革新突破、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新舉措等市委中心工作,深挖新聞背后的故事,讓宣傳報道鮮活溫暖、潤物無聲,以“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用新話語展示新形象。展現主流媒體責任擔當,策劃高品質深度評論節目,對全球、全國的重大事件及時發聲。唱響經濟光明論,推出經濟類節目《聯播觀察》《XR看發展》,生動展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亮點成效。建設性輿論監督欄目《今日關注》收視表現突出,助推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
以精品創新為要,打造具有“渝派”廣電風格的優質內容。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新思想闡釋傳播品牌《思想的力量》,在“話語體系”和“呈現方式”上有所突破,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往“深”、往“心”、往“實”里走。《詩行長江》《川渝春晚》《中國音樂文學盛典》形成傳播力新IP,在創新表達、題材視角、敘事能力上有所突破,引流育鏈構圈,全面提升品牌價值。紀錄片《盧作孚》、網絡劇《煙火星辰》等播出后收獲好評,繼續打造《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十周年》等重點紀錄片,全力進軍微視頻、網絡劇市場。采用8K超高清技術拍攝《2024鳥瞰新重慶》,以大視角、寬視場、地標性、整體性展示新重慶形象。央視春晚重慶分會場出圈、聚流、獲贊,短視頻《新重慶 幸福年》傳播量超過1.9億,全力打造新重慶城市亮麗名片。
三、技術創新,構筑媒體“數字生態圈”
加速布局AIGC和數字化應用場景。成立8K超高清工作室,率先建成國內首家新聞XR虛擬演播室,實現全流程虛擬制作,系列融媒體產品《世界地圖看重慶》《這樣的重慶AI了嗎》等已成熟使用XR、AI技術,使內容產品更加年輕化,更富時尚感。
在多模態、跨模態大模型創新應用上有所突破。自主研發的“華龍芯”智慧數字技術能力中臺和“芯問”大模型,加速向內容生產中應用,以“芯問”融媒大模型為“對話”基礎,以“大模型+生成式AI互動”為特點的“新聞+政務服務商務”平臺實現基礎應用。目前,“芯問”大模型正式接入DeepSeek,在重慶地區首家實現深度智能化升級,將進一步提升在內容智能創作上的能力,構建起覆蓋新聞生產全鏈路的智能中臺。這也標志著重慶廣播電視臺在智媒領域的探索邁出了關鍵一步。
深入研發馬拉松智慧轉播系統3.0版本。全面提升對賽事信息的實時采集、處理、分析能力,推動智慧轉播系統向各類型賽事應用覆蓋。
重慶廣電還與華為合作共建“鴻蒙生態花園”原生應用系統開發工作,與騰訊攜手共同組建人工智能融媒體創新中心,通過系列技術創新行動,對內賦能內容生產,對外深度參與數字重慶建設,構筑廣電“數字生態圈”。
構建一批具有新質生產力的產業支撐體系。將加快培育動漫電競、影視制作發行、紅巖文化育人、少兒研學、銀發經濟、電商直播等新業態。與央視國際總公司合作的國漫大展項目成功落地,建設“夢界空間”數智經濟產業園和“動漫主題樂園”兩個實體項目,拉動重慶電競大賽和西部動漫文化節提檔升級,打造重慶高校電競聯賽和高校電競聯盟,打造具有全國辨識度和影響力的動漫電競品牌;依托“一中心四基地一園區”布局,打造數字文化新地標、全國一流數字視聽產業平臺、西南知名的教育服務品牌,培育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新場景,形成新的產業增長極。
精心謀劃實施系列“媒體+”產業項目。服務主業,孵化培育“渝影創旅”特色文旅融合、“15分鐘公交生活圈”運營服務、“紅巖文創”、“渝視界”短劇平臺等一批發展前景好、產業支撐性強的經濟增長點;輿情實訓演練體系“劇本沙”初步培育成型;提升西部國際傳播園區運營水平,推動全產業鏈加速構建;借助市電影公司、紅巖文化產業公司整合并入,注入影視創作、紅色文旅產業發展新活力。
強化產品意識、項目意識和產業鏈思維。將“三大行動計劃”中的項目整合入庫、串珠成鏈,相互扶持、相互牽引,通過不斷更新和優化完善項目庫、產業鏈,最終構建起重慶廣電事業產業良性互動的生態系統。
2025年,重慶廣電將以創新變革為引領,一張藍圖繪到底,縱深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充分發揮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為新時代新征程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貢獻廣電力量。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