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极品美女写真,(高h)闺蜜交换,性生片aaaa免费看,揉着我的奶从后面进去视频,欧美乱大交xxxxx潮喷l头像

中廣格蘭旗下網站:中廣互聯      
登錄注冊

登錄X

沒有賬號?  快速注冊>

首頁新聞正文

江西廣播電視臺(江西廣電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臺長、董事長龔榮生:蹄疾步穩、有力推進,江西廣電系統性變革之路

導語:聚焦江西廣電的實踐,深入剖析主流媒體發展的痛點,探尋其整合資源、創新內容生產、打造平臺、培育人才等方面的策略。

  作為全國第二家啟動系統性變革的省級廣電媒體,江西廣播電視臺積極跟進時代變化,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

  在媒體行業深度變革的浪潮中,主流媒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特別是今年以來,以DeepSeek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突破性進展,不僅加速了全媒體內容生態的重構,更對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傳播提出了革命性挑戰。

  作為全國第二家啟動系統性變革的省級廣電媒體,江西廣播電視臺(江西廣電傳媒集團)(以下簡稱江西廣電)積極跟進時代變化,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

  近日,「視聽潮」對話江西廣播電視臺(江西廣電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臺長、董事長龔榮生,聚焦江西廣電的實踐,深入剖析主流媒體發展的痛點,探尋其整合資源、創新內容生產、打造平臺、培育人才等方面的策略,同時也將展現江西廣電在變革進程中遇到的困境以及對未來發展的期待,為行業提供可借鑒的經驗與思考。

探尋痛點:主流媒體前行路上的荊棘

  「視聽潮」:您認為主流媒體發展中有哪些痛點?這些痛點與“互聯網+跨界”融合不足、資源性發展模式不完善等因素是否有關?

  龔榮生: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指出,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

  江西廣電非常珍視這次全局性的改革機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共江西省委十五屆七次全會部署,深化“思想+藝術+技術+平臺”融合創新,升級“新聞+政務服務商務”運營模式,變“要我改”為“我要改”、“慢慢改”為“馬上改”、“局部改”為“系統改”、“一次改”為“迭代改”,一體推進政治建臺、新聞立臺、精品優臺、融合塑臺、科技固臺、產業富臺、改革興臺、人才強臺。

  2024年12月12日,江西廣電正式提出并啟動系統性變革“135”改革計劃,即錨定“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和文化集團”發展目標,把牢意識形態、公共服務、技術產業“三個基本屬性”,推進業務流程、傳播矩陣、產業集群、技術底座、考核體系“五大重塑任務”,成為全國第二家啟動系統性變革的省級廣電媒體。

  目前,各項系統性變革任務蹄疾步穩、有力推進,并已經取得初步進展。

  基于江西廣電的實踐,我們認為主流媒體發展中凸顯的主要痛點有3個——

  一是體制機制改革方面的壁壘問題。

  傳統廣電的頻道頻率制與融媒體中心的扁平式管理方式并存,“大部制”“中心制”的組織架構還未完全搭建,與頭部省級媒體、互聯網企業的“大協同”機制還有差距。

  二是自有客戶端方面的功能困境。

  今視頻作為江西廣電唯一自有客戶端,有力聚合了新聞、直播、社區、AI、活動、微短劇等多個模塊,但仍以新聞信息提供為主,難以聚合形成高度黏合用戶的“社會生活連接者、服務者”。同時,自有客戶端商業模式的融合創新有待加強。

  2024年,今視頻已實現總用戶數過億、日傳播量過億、年營收過億等“三個過億”目標,尤其是在組織架構上積極探索“大平臺+小團隊”的靈活組合運營模式,形成“5大事業部+N個工作室”的多元化創新運營模式

  但和大多數媒體相似,今視頻的經營業態仍比較固化,主要包括短視頻內容生產、新媒體賬號代運營、線下活動運營等。

  三是全媒體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失衡問題。

  傳統人才過剩與新型人才短缺并存,現有員工中采編播人員占比較多,而懂算法、運營、全案營銷、新媒體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不足。

  這些痛點與“互聯網+跨界”融合不足、資源性發展模式不完善等因素有著一定的關聯。

  例如,“互聯網+跨界”強調內外部各方資源的互動和互通,但受傳統體制機制影響,省級主流媒體之間以及媒體內部各內容生產單位之間在資源共享、數據互通、人員互動等方面存在深層梗阻,省、市、縣三級也難以形成有力互動,導致“一張網”“一朵云”“一個客戶端”就能鏈接政務、服務、商務、技術等重要資源的“社會生活連接者、服務者”的角色定位尚未實現。

整合資源:筑牢系統性變革的核心支柱

  「視聽潮」:在推進系統性變革的戰略布局中,你們如何通過創新機制整合文化資產與人力資源等,構建支撐系統性變革的核心支柱?

  龔榮生:在系統性變革過程中,江西廣電注重內部資源整合,著力從機制創新、平臺建設、品牌打造、人才激勵等方面構建改革支撐體系。

  一是推動全員參與改革。

  通過開展“我為臺(集團)改革獻一策”活動,廣泛征集干部職工意見建議,共收到52個部門提交的1162條建議,涵蓋體制機制、內容生產、產業發展、民生福祉、未來廣電等方方面面,充分體現了跨部門融合和自我革新的精神。

  在此基礎上,舉辦“創意英雄會”專場活動,評選出32個優質改革方案并推動落地,真正攪動思想、激發活力。

  二是做強做優核心傳播平臺。

  以今視頻客戶端為“母艦”,聯動“長天新聞”“都市現場”“熱度新聞”等五大品牌賬號(“旗艦”)及各單位垂類主力賬號(“副艦”),構建“1+5+N”移動傳播新格局。

  成立由臺領導牽頭的工作專班,強化數據通報、資源共享、激勵機制,集中資源打造精品內容。

  自中宣部建立主流媒體所辦新媒體生產傳播效果評價體系以來,今視頻客戶端及相關重點賬號10次入選全國地方媒體前二十;今視頻客戶端排名躍居地方媒體移動客戶端全國第四,是全省首個沖進全國前十的重點端號;8件作品入選“三好作品”,位居全國前列。

  三是打造區域性新聞品牌。

  組建“長天新聞”專班,整合全臺新聞骨干力量,形成一支高素質、強執行力的新聞團隊。

  該品牌秉持“全球視野、中國視角、江西特色”的理念,突出“短、新、微、快”的內容特色,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實現對全國熱點事件的高效追蹤與深度報道。

  四是激發人才內生動力。

  堅持“重視、重獎、重用”的“三重”原則,設立專項獎勵機制,對在內容創新、技術突破、經營創收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團隊和個人給予激勵。

  同時,落實江西省委宣傳部“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遴選50名優秀業務骨干組成新聞導師隊伍,確保年度60天的基層服務時間,在自我價值實現的同時助力文化強省建設。

精準對接:構建選題策劃的高效匹配機制

  「視聽潮」:在內容生產與傳播流程中,貴臺如何通過動態協調內容創新、渠道適配與用戶需求,構建選題策劃的精準匹配機制,實現新興傳播渠道與受眾需求的高效對接?

  龔榮生: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在內容生產與傳播流程中,通過技術賦能、內容深耕與機制改革,實現選題策劃與傳播效能的提升。

  第一,用戶需求的精準定位與服務創新。

  今視頻客戶端構建了基于多模態特征融合的冷啟動智能推薦系統,通過深度學習技術建立并持續優化用戶畫像,實現新用戶的高效內容觸達。

  系統結合規則模型對用戶與內容進行分類匹配,并根據實時行為反饋動態調整模型,確保內容分發精準有效。

  在內容形態上,平臺支持圖文、視頻、語音三種形式,并通過分析用戶交互行為建立模態偏好模型,智能調整不同模態內容的分發比例,提升推薦效果。

  在產品設計上,采用“多社區分離+多主題聚合”的方式,既滿足用戶對特定IP的關注,也通過主題合集引導深度瀏覽,解決內容泛化、定位模糊的問題。

  基于高效的冷啟動推薦策略,用戶能夠快速獲取所需內容和服務,增強平臺黏性,推動大小屏聯動。

  同時,系統不斷優化算法策略,精準描繪用戶行為畫像,反哺內容生產,助力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傳播閉環。

  第二,文風革新與貼近性提升。

  江西廣電在重大主題報道中注重年輕化表達。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江西廣電強化貼近百姓、通俗易懂的傳播方式。例如,在3月6日江西團組開放日報道中,記者重點提煉代表答問金句,制作25條短視頻在新媒體平臺推送;評論欄目《社會傳真》引入人形機器人、AI創作等熱點話題,并推出《“00后”看兩會》系列訪談,從內容到形式體現青春氣息,實現重大主題的輕量化表達。

  今視頻聯合貴州、湖南、重慶、四川、云南等地媒體策劃Rap短視頻《2025,中國紅!》,通過各省主持人接力演唱,結合飲食文化展現紅色歷史和地域風情,形式活潑、生動有趣。

 節目策劃聚焦青年群體。

  江西衛視推出的新聞觀察節目《超頭條》采用“臺網同播”模式,語言融合網絡熱梗,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抖音、今日頭條平臺總播放量超1億人次,帶動25~34歲觀眾收視增長80%。

  節目緊扣民生關切,回應網絡熱點,堅持正面引導,積極發揮融合傳播的引領作用,引導受眾樹立正確的認知觀、情感觀、價值觀。

  同時,今視頻客戶端不斷強化本地服務功能,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優質活動項目,通過策劃多樣化線上互動、積分簽到、福利發放、抽獎、藝術節展播、評選、智力競賽、節目報名、展播直播等方式,增強用戶黏性和平臺忠誠度;并且持續舉辦“少年詩詞大會”等特色活動,吸引全省超5萬人參與,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和服務溫度。

  第三,深耕本地資源,拓展區域影響力。

  江西廣電緊扣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深入挖掘“紅色、綠色、古色、金色”文化資源及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策劃推出了一系列重點內容和品牌活動。

  以最高標準夯實“紅色文化”創作與傳播高地。

  江西廣電2024年4月成立江西紅色文化創作傳播中心,系統推進全國紅色文化創作和傳播高地建設,推出《可愛的中國》《鄧小平小道》《信念樹》等紅色大劇,打造“雙閃雙跨”(《閃亮的坐標》《閃耀東方》《跨越時空的回信》《跨越時空的旋律》)等IP。

  2024年9月21日至10月1日,江西廣電聯合33家省級廣電媒體開展“追尋光輝足跡——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紅色文化傳播全媒體行動”,11天接力直播,探訪百余個革命圣地,在全國營造濃厚慶祝氛圍。

  以系列作品深耕“綠色贛鄱”。

  江西廣電用好生態資源優勢,推出《白鶴之約》《中國森林歌會》《老表們的新生活》等聚焦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的重點節目。

  上線《與江西的100次“鄉”遇》《我的江西我的村》助力文旅復蘇。

  制作江西首部8K生態紀錄片《大湖生靈》,展現鄱陽湖生態之美。

  以創新手段講好“贛風古韻”。

  江西廣電推出《中國禮·陶瓷季》《穿越千年的陶陽里》《海昏侯很忙》《了不起的江西名人》等作品,其中,《中國禮·陶瓷季》入選中華文化廣播電視傳播工程重點項目。

  以平實視角塑造“江西好人”。

  江西廣電推出了《淚別龔全珍》《章金媛:心跳不停止永遠不退休》等典型報道。

  以優質活動活躍江西文旅。

  江西廣電堅持“廣電+”和“+廣電”,舉辦首屆江西文化旅游產業博覽交易會、南昌國際汽車交易會、江西廣電動漫游戲博覽會、“遇見乾隆瓷”沉浸式數字光影展和“探秘海昏侯國”數字沉浸特展等活動,創新文旅消費場景,提升廣電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

打造平臺:發揮主流媒體在治國理政中的作用

  「視聽潮」: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實踐,新型治國理政平臺建設需要整合多方資源與傳播渠道。貴臺在推動政策宣介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方面采取了哪些創新舉措?如何通過平臺化建設提升治理效能并強化輿論引導作用?

  龔榮生:對標全國頭部區域傳播平臺,今視頻將不斷深化“新聞+政務服務商務”,計劃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打造成為中部地區優質新聞內容生產發布的主流平臺、輿情研判和應急處置的權威平臺、互聯網新技術運用和新技能實踐的創新平臺,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公信力進入省級媒體全國第一方陣,成為省級新媒體的全國地標品牌。

  一是貫徹群眾路線,彰顯主流媒體時代擔當。

  為協助打通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今視頻聯合江西都市頻道推出網絡問政平臺《贛問》,實現大小屏聯動,網友可便捷上傳民生問題與訴求。目前,《贛問》問題解決率超90%,受到群眾與政府高度認可。

  二是持續發力公益直播,提升響應效率與傳播力。

  依托“直播+公益”新模式,今視頻長天新聞團隊已實現突發熱點事件40分鐘內開播、重大事件24小時內抵達現場、運營人員7×24小時待命,讓“火線開播”成為“長天常態”,“月月有千萬級爆款”成為“長天現象”。 

  三是拓展對外鏈接,構建PUGC互動生態。

  今視頻以智趣社區為載體,融合PGC與UGC內容,打造沉浸式互動體驗,成為全國廣電較早探索PUGC模式的新媒體平臺,突破傳統內容生態邊界,凸顯平臺社交屬性,增強對外“鏈接”。

  四是充實互動場景,打造垂直社區矩陣。

  今視頻已開設105個智趣社區,覆蓋青少年教育、相親交友、情感咨詢、泛知識、網絡問政等多個領域。

  同時,依托各個興趣社區,聯動小程序打通端內外資源,如舉辦線下活動、建立千人拍客庫,拓展圈層觸達。

  這是今視頻APP用戶增長最快的版塊之一,社區里的答題與線下研學競賽相結合,推出了詩詞集市、班級PK、積分換圖書、AI變身等新玩法,實現省、市、縣三級聯動運營,不少學生在智趣社區中找到了學習的樂趣。

科學評估:設計多維機制量化轉型與貢獻

  「視聽潮」:評價體系對系統性變革意義重大。在推進系統性變革過程中,貴臺如何設計多維評估機制,實現媒體轉型效果與員工價值貢獻的科學量化?

  龔榮生在節目生產與傳播方面,江西廣電考慮在原有傳統收視收聽節目數據評價體系基礎上,進行了體系創新,系統建構新的全媒體評價指標——

  一是建立四級指標體系。

  其中,一級指標有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二級指標包含跨平臺到達率、用戶活躍度、內容原創度等多個維度。

  三級指標包含短視頻完播率、直播互動量、內容復用系數等多個觀測點。

  四級指標包含AI情感分析、用戶畫像匹配度等智能評估參數。

  二是構建分類考核體系。

  針對新聞生產、內容創作、技術研發、運營推廣等不同業務單元,制定差異化考核標準。

  例如,節目生產部門側重輿論引導指數,大端大號考核全網傳播效能,技術部門評估創新應用轉化率。

  三是開發智能評估系統。

  建設“全媒體智慧考評平臺”,集成傳播數據監測、用戶行為分析、內容質量評估等六大功能模塊,通過學習算法,實現傳播效果的實時預警、趨勢預測和智能診斷。

  在推動薪酬改革方面,江西廣電將完善激勵機制,重建員工績效與考核體系——

  一是優化薪酬體系。

  堅持以業績為導向推動薪酬改革,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崗位薪酬體系。

  合理確定月度固定工資,大幅提高浮動績效工資占比,薪酬績效向內容生產與經營創收一線等關鍵崗位傾斜。

  二是完善績效考核體系。

  強化績效與業績、貢獻、任務完成情況緊密掛鉤,切實體現按勞分配、優績優酬、獎勤罰懶,強化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

引育人才:為系統性變革注入強勁動力

  「視聽潮」:從人才角度出發,貴臺怎樣吸引和培育適應系統性變革需求,具備跨界思維、互聯網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龔榮生:江西廣電在人才隊伍建設“引育用留”的特色做法主要有4個方面——

  一是高位推動,加強人才工作領導。

  堅持黨管人才,臺(集團)黨委強化對人才工作的統籌領導,制定了《臺(集團)人才發展規劃(2023—2025年)》等一系列人才規劃和制度。

  “一把手”抓“第一資源”,成立臺(集團)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研究和調度人才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

  二是建章立制,多渠道引進人才。

  加大基礎人才招聘力度,2023年以來江西廣電共引進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40人,其中博士1人。

  推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引進,出臺專項辦法,引進7名中高端管理人才,包括來自抖音的運營管理人才。

  給予重點領域市場化引才特殊政策,為今視頻開辟綠色通道,引入互聯網背景人才150余人,并下放企業用人自主權,支持下屬單位靈活引進實戰型、成熟型、高端型文化數字化人才。

  三是強化培訓體系建設,鍛造高素質隊伍。

  我們通過“廣電大課堂”“廣電大講堂”“廣電大論壇”等平臺,每年培訓超6000人次。

  組織業務骨干赴英國等地學習交流,開設青年骨干、媒體經營、區域傳播等專題培訓班。

  近兩年還為持證記者購買中國記協線上課程,持續提升采編隊伍的專業素養和時代適應力。

  四是多措并舉,深入推進人才激勵改革。

  加快推進干部隊伍年輕化,在干部選拔中提高優秀年輕干部比例。

  探索中層干部內部聘任制,競爭上崗,使編外人員有同等職務晉升機會。

  改革薪酬考核體系,建立與能力貢獻相匹配的激勵機制,研究并推動高層次人才工資分配激勵機制。

  設置業績條件,推動非臺聘人員轉為臺聘身份,增強歸屬感與獲得感。

突破阻礙:尋求助力推進系統性變革

  「視聽潮」:在推進系統性變革進程中,貴臺目前遭遇的最大阻礙是什么?您期望從政策扶持、行業聯動方面獲得怎樣的助力?

  龔榮生:在推進系統性變革進程中,我們目前遭遇的最大阻礙主要包括:體制機制的重塑,頻道頻率“瘦身健體”過程中的人員安置問題,以及有關方面對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一等。

  對此,我們有3點希望——

  一是希望由主管部門牽頭,助力省級主流媒體自有客戶端打造“廣電+政務”“廣電+服務”標桿,包括實現高頻政務服務的“一鍵直達”、構建“場景化服務中臺”等。

  二是希望推動各地黨委、政府出臺扶持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利好政策,給予政策、資金、技術等各方面支持。

  如,支持建設集合多智能體協同的內容生產與傳播生態系統,支持建設國家級人工智能實驗室,強化省、市、縣融媒的三級互動。

  三是希望國家層面牽頭研究布局未來媒體形態、提供系統性變革實施路徑的指導遵循。

  媒體融合已逾十年,下一屆“新媒體”是什么樣態,和廣電的關聯度有多大,應該如何提前布局,希望通過中央層面的前瞻性研究,幫助廣電媒體抓住下一輪風口,以科學高效的系統性變革推動媒體深度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 徐亞新 】

推薦閱讀

熱門標簽

作者專欄更多

關注我們

    中廣互聯
  1.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2. 電視瞭望塔
  3.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8. 中廣圈子
  9.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10. 格蘭研究
  11.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12. 衛星界
  13.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