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廣播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技術部副經理諶穎和團隊去基層社區為獨居老人開通智能電視服務。在技術加持下,智能電視不只是“能看電視”,老人只需摁下遙控器按鈕,就能直聯社區醫院問診,還能接聽來自兒女的語音留言。
在6月20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作為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代表的諶穎,分享了這個小故事。“現場聽到獨居老人感謝的那一瞬間,所有的線纜和代碼都有了溫度。”諶穎說。
諶穎是一名80后工程師,主要負責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和廣電5G建設一體化發展工作,其中包括讓廣電網絡的“老三樣”變成“新三樣”:電視機升級為智能電視機,讓科技走進千家萬戶;老舊的機頂盒升級為超高清插入式微型機頂盒,讓觀眾享受更極致的視聽體驗;將同軸電纜升級為光纖和5G,將優質節目信號傳送到祖國的每個角落。
諶穎和團隊還在做一件事:讓看電視更簡單。2023年,廣電總局啟動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治理工作,諶穎團隊也投入到這場“視聽體驗保衛戰”。針對兩個遙控器、看電視操作復雜問題的時候,團隊研制出了三模通用遙控器,實現“所見即所控”;團隊還研制了插入式微型機頂盒,只需要一個U盤大小的設備,就可以解決連線多、不美觀的問題。
圖為:諶穎在發布會現場展示插入式微型機頂盒。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余冰玥/攝
此外,為了滿足群眾對于優秀經典作品的需求,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中國廣電主辦的“重溫經典”頻道于2024年2月開播。頻道挑選播出群眾喜愛、經久不衰的作品,不插播任何商業廣告,同時也不增加收視費用。
“在頻道開播過程中,我們遇到的最難、印象最深的技術問題,是經典作品的畫面修復。”諶穎回憶,當承載歲月記憶的膠片、磁帶擺在面前,層出不窮的花屏、跳幀、爆音等問題都讓技術團隊頭疼不已。為此,團隊對每一幀畫面進行修復和優化,對照原著逐字逐句地為“老劇”添加字幕,最終,6萬分鐘的經典作品重新在熒屏上綻放光彩。“我想,真正的文化力量從來不是精美的包裝,而在于經典作品直抵心靈的共鳴和感動。”諶穎說。
“‘科技賦能廣電’不是一句空話。”諶穎表示,“技術的進步從來不應只在于‘更強大’,還要追求‘更有溫度’。”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