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傳統主流媒體面臨著諸多挑戰,進行系統性變革和整體性重塑成為必然選擇。
對話「視聽潮」時,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董事長、臺長、總編輯龔政文指出,湖南廣電已明確了打造具有全球傳播力、影響力、競爭力的國有數智化、平臺型媒體集團的戰略目標。
近年來,湖南廣電以建設頭部數智傳播平臺為核心戰略,通過科技賦能實現了用戶、數據、資源的高效整合與深度融合,推動產業價值不斷躍升。在這一平臺矩陣中,各大平臺定位清晰、特色鮮明、同頻共振,共同奏響產業創新發展合音。
湖南廣電在微短劇、文旅融合、海外傳播等需要發力的新型、重點領域亦做到亮點頻現,展現出主流媒體在變革中堅守底色、兼具活力的創新發展之路。
在龔政文看來,湖南廣電“既要堅守主流媒體底色,又要兼有商業平臺活力”。這一新型主流平臺,“絕非傳統意義上的單一播出渠道,而是集強大功能、規模效應、數據驅動和技術引領于一體的生態級數智平臺。唯有打造國民級應用平臺,主流媒體方能在未來競爭中掌握主動”。
「視聽潮」:如何理解湖南廣電將打造“數智化、平臺型媒體集團”?如何理解“內容為王”和“平臺為要”的關聯?
龔政文:這一愿景的明確有一個過程——
2020年,湖南廣電提出建設主流新媒體集團,將核心競爭力向新媒體轉移;
2024年,我們明確了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三大戰略,提出建設“文化科技融合兩個效益俱佳”的主流新媒體集團;
今年,在廣電總局和湖南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我們制定了《關于實施系統性變革推動湖南廣電高質量發展總體方案》,明確了打造具有全球傳播力、影響力、競爭力的國有數智化、平臺型媒體集團的戰略目標,部署了九大改革任務,正在分步驟推進實施。
我們理解,未來的主流媒體,應該高舉習近平文化思想旗幟,勇擔新時代文化使命,堅持黨媒姓黨、新聞立臺,堅持文化為魂、科技為翼,堅持平臺為要、人才為本。
我們的心愿是,將湖南廣電建成既有主流媒體底色、又有商業平臺活力,既在新聞宣傳上有強大聲量、又在文化創造上有奪目光芒,既優秀創意源源不斷、又技術創新步步生花,既在國內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又具有全球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這樣一個媒體集團,它的核心是“數智化”和“平臺型”。
所謂“數智化”,就是構建媒體集團的數智化新基座,實現內容生產的智能化、傳播的精準化及管理的數字化。
湖南廣電通過舉辦五屆國際音視頻算法大賽,引進了一百多名算法工程師,打造“文化+科技”雙前鋒隊伍。通過苦修內功,我們的技術底層架構已迎來了應用場景和自研能力的集中爆發。自研的“芒果大模型”已落地70多個創新應用,覆蓋率超過93%,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構建起了包括劇本生成、智能分發、用戶畫像等在內的全鏈條數智化能力。技術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成為媒體生態創新變革的強大驅動力。
所謂“平臺型”,就是要建設國有超級平臺,打造國有文化平臺型企業。
互聯網時代,得平臺者得未來。我們認為,要探索“媒體+平臺”的特有突圍模式,把打造自主可控的平臺作為優先事項。
2024年,平臺矩陣在湖南廣電的收入和利潤比重均超過70%。有了平臺,我們可以構建“內容+平臺+服務”的生態閉環,形成廣告、會員、運營商、版權、藝人經紀、內容電商、動漫游戲、文旅、投資等多元化產業格局。
“內容為王”“平臺為要”是互為前提、密不可分的。沒有底量龐大、源源不斷的優質內容,平臺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反之,沒有強大的自有平臺,優質內容便無所附麗,處處受制于人,權利得不到充分實現,也難以支撐起一個規模較大的媒體集團。
這里的內容不只是自創內容,而是多元共創。打通PGC、UGC和AIGC,既發揮機構媒體的專業優勢,又吸納大眾創作者的優質內容,還要用好人工智能的自動化生成能力。
所謂打造自有平臺,也絕不是關起門來自給自足,而是既“造船”也“搭船”,與商業平臺形成競合共生關系。
「視聽潮」:對于“商業平臺”及“商業平臺活力”,是否意味著湖南廣電對產業路線的更新和提升?
龔政文:當今時代,一些超級商業平臺憑借強大的資本實力和靈活的運營機制,成為巨無霸一樣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主導著信息傳播和網絡流量的分配格局,傳統主流媒體及其新媒體在用戶規模、內容供給、商業變現上都難以望其項背。這樣一種媒體生態的形成有其復雜的原因,但它肯定是不夠平衡和完善的。
一直以來,主流媒體堅守正確導向和主流價值,但在商業運營上存在著機制不活、能力不足、效果不好的情況。這樣一種局面亟待改變。
我們所希望構建的主流平臺,絕非傳統意義上的單一播出渠道,而是集強大功能、規模效應、數據驅動和技術引領于一體的生態級數智平臺。唯有打造國民級應用平臺,主流媒體方能在未來競爭中掌握主動。
近年來,湖南廣電以建設頭部數智傳播平臺為核心戰略,通過科技賦能,實現了用戶、數據、資源的高效整合與深度融合,推動產業價值不斷躍升,逐步釋放“商業平臺活力”。在這一平臺矩陣中,各大平臺定位清晰、特色鮮明、同頻共振,共同奏響產業創新發展合音。但坦率地說,受制于體制約束和本領不足,我們的平臺還在成長中,還要向商業平臺學習很多。
「視聽潮」:在“三湘星光行動”這幾年中,我們觀察到電廣傳媒和湖南經視展開深度合作。芒果體系并不缺乏將資源注入上市板塊的實踐,是否可以猜測二者會有相似的發展方案?
龔政文:電廣傳媒和湖南經視融合發展是雙向奔赴,彼此需要。因為電廣傳媒有文旅產業,但缺乏宣推平臺;湖南經視有平臺優勢,也想要在文旅領域發力。
因此,我們把這一融合工程列為九大改革任務中的一項。依托上市公司的資本優勢、文旅運營優勢和媒體的宣傳推廣、IP資源優勢,積極打造“媒體+旅游”的芒果樣本,用產業邏輯探索地面頻道脫困轉型路徑。
融合后的新經視圍繞“回歸電視本質、重塑大屏價值”的基本思路,明確了“關注政經、引領風尚、文旅融合、產業賦能”的全新定位,推出系列新節目和新內容,收視率長沙市場排名躍居前三,一季度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25%。
電廣傳媒借助媒體宣傳力量,“新文旅”業務收獲高人氣,“五一”及端午期間,旗下景區及各酒店接待游客及收入同比均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電廣傳媒旗下芒果文旅營收4800萬元,同比增長55%。
未來,雙方將構建大小屏融合傳播矩陣,持續加強節目創新、活動策劃和產業拓展,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在“媒體+旅游”融合道路上不斷探索。目前的融合主要是文旅業務,尚不涉及資本運作。
「視聽潮」:何為“芒果 TV 的全鏈條變革”,其重點和關鍵有哪些?
龔政文:全鏈條變革意味著在新形勢下主動識變、應變和求變,多維創新實現主流影響力與商業競爭力的雙重突破。重點不在于單點突圍,而是以生態之力重構價值增長邏輯。
一是從依賴爆款到打造IP生態的內容創制升維。
這些年,芒果TV從“制片人工作室”升級到如今的“賽道主理人”,《歌手》《乘風》等超級爆款IP沉淀品牌資產,《國色芳華》《小巷人家》等國民大劇帶動芒果劇集“升咖上桌”,同時構建綜藝IP影視化改編的工業化生產體系,打造出微創新內容產業集群。
二是從工具應用到主動定義新賽道的技術研發跨越。
2020年起,芒果TV每年舉辦“國際音視頻算法大賽”,形成了一支超700人的新技術團隊,累計申請專利數超過1400件。芒果TV的AIGC、虛擬拍攝等能力已全面覆蓋短劇、MV、電視、紀錄片等多種場景,實現了Audio Vivid(三維菁彩聲)國產標準首次運用于舞臺音綜節目及車載智能座艙直播場景。
三是從流量變現到價值裂變的產業生態躍遷。
“廣告、會員、運營商”三足鼎立的傳統收入格局發生變化,會員收入持續增長,更重要的是開辟“試驗田”給到第二增長曲線,圍繞芒系IP培育未來產業,如“動感地帶芒果卡演唱會”等打響芒果演出廠牌。
「視聽潮」:從“風芒”的改版到“大芒”的改革,湖南廣電對微短劇的看重似乎在加碼。在微短劇的平臺打法上,隨著芒果與紅果的合作,我們能看到芒果對自身資源、優勢的錨定。在您看來,當前“芒果豎店”是內容打法更多還是平臺打法更多?如何看待微短劇大平臺化之下,芒果突圍的可能性?
龔政文:風芒和大芒是湖南廣電在微短劇賽道的攻守道,既有競合關系,又有賽馬機制;既包含內容打法,也包含平臺打法。
平臺升維方面,風芒突圍的關鍵點在于新技術、新內容、新運營三個層面。
在技術側,持續強化算法推薦和AIGC技術,全面革新用戶思維,深入施展技術驅動;在內容側,激活芒果創新氣質、擦亮芒果IP武庫、引導芒果固有用戶;在運營側,革新長視頻互聯網平臺思維,系統性完善移動互聯網內容平臺的整體觀念和多元策略。
生態聚合方面,芒果TV與紅果合力打造精品短劇聯盟專區“果果劇場”,雙方以各自平臺分賬政策為橋接點,拉動芒果豎屏劇UV環比提升35%、IAA激勵廣告環比大漲70%。未來將探索IP橫豎同步開發的模式,結合智能推薦打造芒果站內億級豎屏生態流量池,實現長短融合、橫豎共生的標桿范式。
內容供給方面,大芒、風芒上新2567部微短劇。大芒推出的“星火計劃”吸引馬伯庸、饒雪漫、劉慈欣等頭部大咖加入合作,并創新IP衍生“熱點劇場”,儲備和推出《貍貓書生》《姜頌》《還珠》等多部精品短劇,《姜頌》全網播放量10億,刷新近兩年大芒短劇多項紀錄;今年面向全國50余所高校擴容,156位行業編劇參與芒果IP、外部合作IP劇本化生產。
風芒都市情感短劇《墜入春夜》5次登上貓眼付費短劇熱度榜,成為小紅書短劇迄今為止最爆款項目;國內首部AI短劇《興安嶺詭事》在抖音端播放量破6000萬。
湖南廣電有戲劇基因,有優秀文藝人才,有平臺運營經驗,我們從2020年就開始短劇探索,沒有理由不在微短劇賽道占有一席之地。
「視聽潮」:我們注意到風芒的定位又有一些變化,就“跑通微短劇、微綜藝、微新聞并行的下一代短視頻平臺路徑”而言,似乎是對風芒此前“泛短視頻內容”路線的一種修正?
龔政文:湖南廣電于2021年10月上線推出風芒APP,當時的定位為“泛資訊類短視頻平臺”。2024年風芒APP開始煥新升級,新的定位是“以微劇微綜微新聞為主的新一代短視頻平臺”。
我們注意到,微短劇在過去三年間迎來了迅猛爆發,形成了產業規模。事實上,精品微劇、微綜、微新聞這三種內容形態,都已經在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場域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格式和敘事范式,養成了觀看習慣和用戶心智。
湖南廣電打造風芒APP就是要探索芒果氣質的微短精品內容,在長視頻之外的短視頻領域拓展核心競爭力。
「視聽潮」:在近年來的業態布局中,可以明確觀察到芒果對“文化+旅游”更傾向于主動出擊和有序規劃,您如何概括此中的方法路徑?
龔政文:2020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時代命題,為新時代文旅發展指明了方向。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八個字不僅詮釋了文化和旅游行業的天然聯系,更昭示了現代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方向。
湖南廣電切入文旅賽道,緣于我們的內容天然具有文旅效應,我們的IP具有文旅價值,也緣于我們在旅游產業中深耕了20多年,摸到了以文塑旅的門徑。
2022年以來,我們把“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上升為集團戰略,與省文旅廳及一些市州形成戰略合作,發力文旅板塊,取得顯著效益,收入近20億元。
一是內容為柴,燒旺旅游之火。
通過“晚會+熱門綜藝+影視劇+紀錄片”等內容矩陣創作展現文旅資源的魅力,助力旅游目的地“火出圈”。
綜藝節目《花兒與少年》《中餐廳》《妻子的浪漫旅行》節目組遠渡重洋、融入當地,可以說“出一季、火一地”,各國使館紛紛邀約節目錄制。
《乘風2023》帶火了越南人到鳳凰、張家界旅游;紀錄片《去“湘”當有味的地方》讓湘菜發燒友越來越多;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讓云南旅游熱度飆升,《燦爛的風和海》讓澳門的網絡搜索量陡增。
去年以來,芒果超媒在全國各地舉辦60多場演唱會和音樂節,吸引近100萬人次到現場,展現了線下活動的超強吸附能力。
二是文旅為風,賦能傳媒之翼。
頻道頻率利用自身優勢推出宣傳片、節目、紀錄片、晚會活動等系列產品,為各級地方政府和旅游景區量身打造宣傳推廣解決方案,成為繼傳統廣告后第二大收入來源;長沙世界之窗、海底世界依靠多年積累的媒體活動與策劃創意能力,不僅貢獻穩定收益,還不斷輸出管理經驗和人才。
近年來,上市公司電廣傳媒實施的“三湘星光行動”逐漸摸索出了“輕資產、重策劃、強運營、產品化”的文旅融合業務模式,成功落地運營湘潭萬樓、郴州711、衡陽“青春東洲島”等8個項目,游客數量從“門可羅雀”到“門庭若市”,有效盤活地方閑置多年的文旅資產。
「視聽潮」:你們如何定義“文化+科技+旅游”?
龔政文:“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本是兩道平行的命題,但在湖南廣電的業態布局和融合發展中,文化、科技、旅游都相會于一點,形成新型文旅業態。
我們推動以科技賦能文旅產業創新升級,通過挖掘在地文化,加上獨有的芒果IP,已經形成了長沙芒果未來藝術中心“千里江山奇幻游”,湘潭萬樓元宇宙“千年十八總盛世長卷”“齊白石光影藝術展”,芒果海洋館,衡陽東洲島數字船山書院等“文化+科技+旅游”融合樣板,產品日益成熟,項目逐步升級,效益越來越好。
沒有文化的旅游就沒有靈魂、沒有厚度,而沒有科技的旅游則很難有新鮮感和奇幻性。
「視聽潮」:平臺的線下場景變現被認為主要是依托大IP產生的,在芒果的規劃中,“IP 一站式主題樂園”“芒果livehouse”等似乎有此打算?很多觀點認為在當下中國的泛視頻領域中(不含電影)缺乏這樣的IP輸出能力,那么目前你們線下的主要玩法是什么?長遠規劃又是怎樣的?
龔政文:這個問題其實戳中了行業從“流量思維”到“生態思維”的轉型關鍵。
依托IP打造“IP一站式主題樂園”“芒果livehouse”等,是芒果打造更具多元屬性和綜合商業價值產業新集群的發力點。但平臺的線下場景變現不是簡單的“IP 落地”,而是構建“IP內容+”的全域價值共生體。
芒果發力線下的主要玩法是把線下場景升級為“文化科技融合的新基礎設施”,通過“IP 解構+場景重組”打破單一依賴,讓每個線下項目都成為品牌、城市和用戶的價值共振點。
從長遠規劃上來說,芒果希望在年輕人的生活圖譜里,用IP串起“體驗消費—情感認同—文化參與”的完整鏈路,即未來的線下不是流量收割場,而是承載年輕世代精神需求的“文化共同體”,是和用戶一起生長的“活生態”。
「視聽潮」:從“芒果出海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中,我們嗅到芒果內容的海外傳播雄心志向,其中的關鍵節點是怎樣的?
龔政文:從國內走出去、讓“華流成為頂流”是幾代芒果人孜孜以求的夢想,對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國家傳播效能是中央交給主流媒體的重要使命。伴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鏗鏘足音,中國精神、中國價值輝光日新,中華文化到了需要大規模出海的時候了。
去年,湖南廣電開始實施芒果出海行動計劃,芒果TV國際APP下載量和出海收入實現雙倍增。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我們決心乘勢而上,實施“芒果出海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
這個計劃的構想是:以芒果TV國際APP為根本,以IP化、多樣化、國際化內容為基礎,以智能技術為支撐,以運營拓展為重點,以版圖擴展、用戶規模擴大為關鍵目標,塑造“開放共享、有機融合”芒果出海生態,打造主流媒體自主可控一流出海平臺。
主要目標包括——
在營收增長方面,力爭芒果TV國際APP三年內實現日活用戶和營收翻三連番。
在區域市場拓展方面,立足東南亞,分步驟向中東、歐美進軍,逐步輻射全球。
在平臺建設方面,以芒果TV國際APP和湖南衛視為主,同時加強與非洲加納金芒果衛星頻道的合作,提升芒果品牌在非洲的影響力。
在內容創作方面,充分發揮湖南廣電內容創意工場的獨特優勢,打造一批重點“出海”產品。推進目標國在地化項目建設,創制兼具“通用性+本土化”的內容產品。
例如,2025年我們將在非洲肯尼亞推出《唱響非洲(肯尼亞版)》,在泰國推出《Amazing Boy超級男聲(泰國版)》等在地化節目,實現中外文化的深度融合。
「視聽潮」:除了內容和平臺,您認為芒果海外傳播的依托力量還有哪些?
龔政文:首先,芒果品牌在海外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我們的《歌手》《乘風》《花兒與少年》等節目具有潮流文化特質,深受海外年輕人喜愛。今年的《歌手2025》不僅在國內引發觀眾熱議,在國際上也受到廣泛關注,全網傳播量超600億次,外交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巴西駐華大使館、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以及馬來西亞國家旅游局等官方機構,在官方平臺連發15條博文,為參賽的國際歌手助力,并盛贊節目的超高品質和超強影響力。湖南廣電連續多年在《亞洲品牌500強》榜單中表現穩定且持續提升。
其次,我們構建了立體化的出海矩陣。這包括芒果TV國際APP、湖南衛視、國際頻道等多元傳播渠道,以及海外社交媒體特色賬號。芒果TV國際APP朝著“國有自主可控一流出海平臺”邁進,累計下載量2.92億,較2024年底提升13.8%,非華人用戶占比超過一半,并在逐年遞增。“湖南衛視—芒果TV”海外社媒賬號訂閱量3066萬。芒果YouTube官方頻道位居主流媒體海外社媒訂閱數第一。
湖南國際頻道打造的“四小花”國際網紅,通過與各國年輕人高黏性互動,粉絲數從2023年底的26萬躥升到目前的200萬。
第三,我們正在建立全球合作者生態,如推進“海外超級合伙人計劃”,既與華為、小米等形成出海聯盟,也同泰國七臺、馬來西亞Astro等本地頭部媒體集團建立合作,持續擴大全球朋友圈。
第四,技術賦能也是我們的重要支撐。芒果TV國際APP通過大數據、大模型、區塊鏈等基座能力深度賦能終端,實現從傳播內容深度理解、多語種翻譯、配音生成到嘴形驅動的跨模態多語種自適應翻譯能力,支持9種界面語言和17種字幕語言,助力全球創作者傳播多元文化。
這些多元化的支撐力量,共同構成了芒果出海的強大后盾,確保我們的國際化戰略能夠行穩致遠。
「視聽潮」:2025 年,湖南廣電持續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點有哪些?
龔政文:2025年湖南廣電在文化和科技融合領域的重點工作聚焦于平臺建設、內容創新、產業生態構建等方面,主要有三大重點項目——
一是全力打造頭部數智傳播平臺。
以文化為魂、科技為翼,打造包括湖南衛視及芒果TV、芒果TV國際APP、內容電商平臺小芒、微短劇平臺風芒、5G智慧電臺在內的長中短貫通、音視頻共進、有旗艦有戰列、科技含量和商業價值兼備的頭部平臺矩陣。前面已經提到,我們通過一系列科技應用,正在加速構建這些平臺的數智化基座,加速湖南衛視和芒果TV的超高清化。截至6月30日,湖南衛視保持省級衛視收視第1;芒果TV穩居行業第三,累計新增和月活用戶增長率、每日人均使用時長均排名長視頻行業第1;小芒電商GMV89.9億元,同比增長 35%,首次實現半年盈利。
二是建設數字文博大平臺。
這就是山海APP——它去年8月上線,累計用戶超4700萬,入駐76家博物館,上線文物超4.2萬件;未來要打造成全球領先的數字博物館,力爭2027—2030年商業模式完全成熟,實現10億產值規模,孵化走向世界的新型文博業態。
三是壯大動漫游戲產業。
芒果超媒舉辦的首屆“馬欄山杯”小游戲創新創業大賽吸引1500多人報名、超100家公司參賽,開放芒果全系IP超100個,努力構建“內容+科技+場景”三位一體的芒果小游戲生態。電廣傳媒旗下上海久之潤《Lami Mahjong》今年以來在海外流水超35萬美元。未來我們將緊抓動漫游戲這一文化產業增長點,實現營收跨越式增長。
「視聽潮」:在繼續推進自有團隊的內容創意方面,你們在2025年會有哪些重點規劃?
龔政文:首先是繼續打造高品質、高門檻、正能量的優質內容矩陣,這是根本。
以“中國式現代化光明行2025”為主題,我們布局了16個項目,包括新聞大片《與非洲同行》《工廠之巔》,綜藝節目《歌手2025》《少年書院行》,紀錄片《中國官箴2》《云興雷奮一百年》和電視劇《好好的時代》等,讓芒果大小屏、各端口持續充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上半年綜藝有效播放排行榜中,芒果前10占5,包攬前3;9檔豆瓣評分超8分綜藝中,芒果占4。金鷹劇場播出9部電視劇,5部收視省衛第1。
其次,我們始終相信,優質內容創意的價值絕不止于屏幕之內。
重點要做好三個層面的事:
一是讓內容更懂人心——用情感共鳴與用戶建立深度連接。QM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芒果TV移動APP端人均單日使用時長排名長視頻平臺第一,這得益于芒果一直在做用戶想看的內容。
比如,布局《大偵探》《爸爸當家》等IP超前微綜,形成差異化衍生體系,讓用戶可以更提前看到完全不同的內容;孵化《快樂再出發》《快樂的大人》等To C類節目,讓用戶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共鳴。
二是讓內容更易體驗——用技術手段打破觀看邊界,讓觀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如《歌手2025》首創“云圍觀”功能,通過實時同步500位現場聽審“虛擬座席”AI情緒識別、票數人人可查,連續8期直播互動率超40%,累計互動次數超過1億次。
三是讓內容更有價值——用衍生生態放大IP生命力,讓每個好內容都能長出消費新場景。
一方面,芒果創新IP商業化模式,讓內容裂變出N種消費可能。以《名偵探學院》IP節目為例,就裂變出“南波萬”潮流服飾、“南波小兔”可變形玩偶、“名學動物園”動物塑等眾多IP。
另一方面,芒果的核心用戶是年輕人,所以我們想讓每位用戶都可以成為“創作者”。“芒果青年說”首次面向全社會征集開放《歌手》等熱門IP,構建“青創合伙人生態”;小芒提供IP授權素材和定制商品服務,開創了用戶與平臺共創商品的全新模式。
「視聽潮」:2025年是“超高清質量年”,我們看到《歌手 2025》也開啟了 4K 超高清舞臺系列直播,今年芒果在推進超高清方面有哪些重點規劃?
龔政文:“推動超高清端到端全鏈條發展”是廣電總局部署的重大戰略任務。
對我們來說,超高清建設不只是單純建一個頻道,而是集成了“頻道+互聯網云化播控平臺”的一項系統性工程。
雙平臺圍繞內容生產、播出、網絡傳輸、終端呈現等各環節,實現超高清平臺搭建、技術自研的重點突破,有助于創造性地推動超高清全鏈升級、整體躍升。
在超高清頻道建設方面,我們以今年10月前湖南衛星頻道上線為目標全力沖刺,預計年底新增劇綜內容全量4K化,超高清內容儲備達3.7萬小時,媒資超高清占比過半,超高清專區覆蓋率將提升到70%。
在技術研發上,持續加大投入與迭代升級。建立以菁彩視聽為代表的國產化超高清自主標準;借助“芒果大模型”及AIGC技術,降低制作成本,提升超高清內容轉化效率。
在產業生態布局方面,強化超高清技術應用落地。推動超高清技術賦能各大平臺,延伸至微短劇、數字文博、內容電商、動漫游戲等新型文化業態,構建超高清與芒果產業全生態集群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