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兩會期間,文娛、視聽領域的議案提案都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多樣化的內容觀點不僅能夠反映出廣大人民群眾對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領域的關注和期望,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分別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開幕,全國廣電系統、文娛領域有多位代表委員參會。從今年的兩會議案提案、代表建議中,又能看到怎樣的亮點,透出哪些行業發展新動向?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常委、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帶來的兩會提案聚焦微短劇的現狀與發展。
張頤武認為,當下微短劇的發展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如題材重復、制作粗糙、價值觀存在局限、行業存在相當多的不規范現象、微短劇的發展缺少正面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等。
對此,他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加大對于微短劇發展的支持和引導;二是進一步完善相關管理機制,加強監管;三是對微短劇的企業、人才和平臺等相關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四是加大對微短劇出海和國際化的激勵,對于微短劇的出海提供更多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文聯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演員工會副會長、戲劇家協會理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張凱麗的提案同樣與微短劇有關。
張凱麗建議,加強規范管理和平臺審核,把好內容“導向關”,同時提升MCN等制作機構的業務能力。加大優質網絡微短劇推薦,營造更加健康、清朗的網絡視聽空間。對存在審美低俗、格調低下等導向不良的短視頻,應予以清理。
建立影視微短劇內容創作公益平臺,為作品提供不竭源泉。對于微短劇發展,張凱麗認為,應讓“小而精、短又美”成為引領影視微短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建議設立相關獎項,激勵優秀影視短視頻創作。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中國煤礦文工團副團長靳東的提案關注了短視頻、直播平臺。他認為,如今“小屏用戶”是不容忽視的觀眾群:“但是不管是電影、電視、話劇、音樂劇、舞劇、歌劇還是短劇、短視頻,我堅持認為內容才是王道。你究竟要通過這些途徑去表達什么、呈現什么,這才是最重要的。”
全國政協委員、導演劉家成說:“相信隨著短劇的繁榮,入局者會越來越多、專業性越來越強,它的質量也會越來越高。”
同樣“短”而精彩的,還有不久前各地文旅局在短視頻平臺頻頻“上分”的作品。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漯河市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寧雅秋認為,廣播電視機構也可以通過短視頻、新媒體的方式對內容進行補充,合力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播,以及文旅產業的融合傳播。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 ‘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全國兩會時間開啟,新技術的話題熱度持續,AI、Sora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更是備受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臺長、總編輯龔政文在今年兩會擬提出兩項建議,一是國家加強對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的支持保障,二是支持湖南在長沙馬欄山加快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
他認為,文化與科技結合,將形成量多質優、市場前景廣闊的創新產品,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就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產物。湖南廣電發揮5G實驗室牽引作用,組建AIGC創新應用團隊,加強AI、VR等新技術應用研發,建設“端—邊—端”全網算力構架的芒果云、研發服務于數字化生產的云制作平臺、推出“芒果垂類大模型”等。
今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制片人呂濤第二次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參加全國兩會,他帶來了5項提案,涉及到企業出海、社會民生、文物回流、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等多個方向。
呂濤提到,提案中關于“利用人工智能為國際傳播提升效能服務”,也是因為近年來ChatGPT、Sora等新型技術的不斷涌現,給了他很多啟發。
他表示,如何運用好ChatGPT、Sora等生成式技術為新聞宣傳、國際傳播來賦能,是需要深度關注并努力踐行的目標;如何以人工智能+核心價值觀,或是加理論宣傳、文化自信等專題宣傳內容的應用,也正是廣大廣電從業者需要持續思考和奮力變革的重要方向。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開明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舒勇在3月5日下午全國政協文藝界的小組會議上提到,自己近幾年在采用人工智能進行創作,并鼓勵大家更多、更好地去使用人工智能。“未來的競爭,特別是這種技術革命肯定要從人工智能開始。我覺得我們要下一個先手棋——必須在人工智能,尤其是在通用人工智能到來之前,給人工智能安一顆‘心’,這個‘心’就是價值觀。在人工智能有可能實現自主意識之前怎么樣給它安裝一顆‘心’出來,這是很重要的。”
全國政協委員、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副總編輯王平久帶來了《關于推動人工智能對中國電影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的提案》,建議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影中的應用呈現,要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沃土,以講好中國故事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兩會提案是關注民生、與時代同頻發展的重要體現。今年,視聽領域的兩會代表們依然依托于社會民生熱點、時代發展動向進行相關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上海電影集團編劇王麗萍與全國政協委員谷好好共同提出了名為《讓青年文藝工作者更強起來》的提案。
這份提案著重關注青年文藝工作者的生存狀況和數字時代的發展,提出了五點建議,包括關心他們的生活、加大扶持力度、搭建展示平臺、進行傳幫帶、增設新人獎比例。王麗萍在提案中也提到了一些熱點,包括今年涌現的優秀影視作品,例如上海出品的《繁花》,她認為是展現了更廣闊的時代和生活內容的作品。
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劉洪悅帶來了《關于加強護理專業院校與養老機構高效聯動的提案》。
劉洪悅結合她在基層養老機構調研時聽到的真實故事,提出當前養老機構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另外,今年春節期間,劉洪悅在和父母歡聚時發現,電視機的操作更加便捷對老年人更加友好,電視端的免費內容大幅增加,收視體驗明顯提升。春節期間她重點觀看了新開播的重溫經典頻道,《紅樓夢》《西游記》等經典劇集帶給她滿滿的回憶殺。“經典影視作品的集中播出和廣電總局‘雙治理’工作帶來的便捷收視體驗疊加,讓觀眾切實感受到了電視端的變化,相信能夠讓更多人重新喜歡上看電視。”
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將履職重點聚焦在對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方面,帶來了《推動文藝精品“走出去”,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的提案。
許鴻飛在提案中指出,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文藝精品“走出去”也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如國際認可度不足、經費有限、傳播渠道未能形成合力,難以產生持續的影響力等,亟需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推動文藝精品“走出去”提質增效,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他建議制定文藝精品出海支持政策,出臺鼓勵藝術家對外交流的政策,成立對外文化交流基金,扶持有潛力的藝術家更勇敢、自信地創作文藝精品,更廣泛地走進國際舞臺。
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帶著四份代表建議到北京參會,提出了《關于推動中國高清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等代表建議,持續關注產業發展與民生話題。
他提到,在各級政府重點支持高清產業的政策推動下,中國高清顯示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同時國內高清顯示產業發展仍面臨市場需求明顯萎縮的制約。
他希望相關部門以及產業能夠找到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并進行解決,要想辦法破局,增加電視用戶的開機率,增加電視內容吸引力,讓更多的社會資本愿意投到高清顯示產業,讓該產業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此,他三點提出建議,一是優化政策環境,完善影視作品審查制度,激發文化影視產業創新活力。二是鼓勵和保護社會資本投資文化影視產業,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傳媒集團,輸出更多中國影視文化作品。三是構建現代化文化產業體系,以新技術、新模式形成文化新業態,用5G、大數據、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超高清等創新技術,拓展內容形態、創新節目模式,提升用戶視聽體驗。
本文綜合自:
中國文藝網:《2024全國兩會,文化文藝提案建議搶“鮮”看——》
國家廣電智庫:《【兩會專訪】呂濤委員:國際傳播需要新理念新動能》;《【兩會專訪】劉洪悅委員:加大力度宣傳養老服務,關注年輕人題材創作》
每經頭條:《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李東生:中國高清顯示產業很強,電視機市場卻在萎縮,要想辦法破局》
湖南廣播電視臺辦公室:《全國人大代表龔政文:緊緊扭住“文化和科技融合”,實現轉型升級》
中國藝術報:《兩會聲音|張頤武委員:微短劇7個方面突出問題急需解決》;《靳東委員:現實題材創作要建立在真實可信的基礎上》,作者王瓊
封面新聞:《張凱麗:建議為影視微短劇設立評獎機制 讓大流量成為正能量|代表委員在這里》
廣電時評:《關于網絡文化建設,政府工作報告有新提法》,作者徐蕾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