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標題為:AI全流程賦能、人形機器人重磅亮相......廣電媒體多維度全景報道兩會盛況)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各級廣電媒體精心組織策劃,統籌廣播、電視及新媒體資源優勢,力求及時、準確、生動地傳達兩會精神,多時段、多維度、全媒體報道兩會盛況。本文匯總了北京廣播電視臺、上海廣播電視臺、湖南廣播電視臺、江蘇廣電總臺、浙江衛視、山東衛視、深圳衛視、天津海河傳媒中心、重慶廣電和甘肅省廣電總臺多家廣電媒體在全國兩會報道中的科技應用。
圍繞今年全國兩會報道,北京廣播電視臺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精心組織策劃相關內容報道,在確保程序報道安全的基礎上,力求在時效性、貼近性和內容的豐富性上有所作為,打造兼具權威性與傳播力的報道矩陣,全方位、多角度呈現會議盛況。
北京臺在重點頻道頻率提前策劃,開設全國兩會相關專題專欄。預熱階段,《北京新聞》開設“履職在路上”專欄,報道北京團代表委員履職故事;《新春走基層》《春天的腳步》《新春新動能》等專欄營造溫暖奮進和諧氛圍,用正能量贏得大流量。會議期間,重點新聞欄目開設“兩會特別報道”“全國兩會時間”“代表委員說發展”“會上會下話熱點”專欄,一方面按照會議安排,及時報道兩會重要議程、北京團代表委員重要活動;另一方面重點關注代表委員通道、各場新聞發布會、記者見面會等內容,積極尋找北京落點。同時,根據社會熱點話題和北京團重要提案,北京廣播電視臺推出《對話京津冀》特別訪談報道及《北京代表的“兩會聲音”》 《代表面對面》等系列微訪談,充分展現代表、委員參政議政風采,全面彰顯首都發展成就及“試驗田”與“風向標”作用。
新媒體端聯動發力,多形態矩陣式傳播。通過梳理提煉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點要點、關鍵數據、民生熱點等,北京廣播電視臺充分運用動態海報、互動長圖、H5、短視頻、vlog等新媒體手段,加強技術賦能,推出《60秒解碼北京經濟》《幸福賬單:北京人的2025兩會關鍵詞》《兩會熱點聽我說》《極簡版工作報告》《民生成績單》《兩會詞云》《AI繪藍圖》等可視化產品,力求多形態、具象化、場景化,生動直觀解讀權威內容,通俗易懂表達核心信息。
同時,北京時間客戶端開設“2025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主題專欄,與廣播電視臺跨平臺聯動,實時跟進兩會熱點,同步推送圖文、短視頻及直播內容;轉載中央及市屬媒體優質稿件,強化權威覆蓋;及時推送重點稿件、網絡直播。電視、廣播、新媒體三端聯動,通過主題化聚合、輪動推薦、重點推送等方式,實現“權威解讀+精準觸達”,形成兩會全媒體宣推聲勢。
上海廣播電視臺技術中心、上海東方傳媒技術有限公司(SMT)在本次兩會傳播技術應用層面大膽創新,以輕量化裝備優化記者編輯工作體驗,將AI技術深度嵌入新聞生產全流程,以 CMCR(信號接入和匯聚調度分發系統)助力“看東方”主平臺實現多信號匯聚,探索構建“輕量化采編、智能化生產、矩陣化傳播”的新聞生產傳播體系。
輕量化設備賦能全媒體特種兵
上海廣播電視臺全媒出擊,特派36名記者、攝像、編輯、技術支持等組成前方報道組,和800多人的編播、制作后方保障團隊,前后接力全力推出“2025看兩會 看東方”全國兩會全媒體系列特別報道,多平臺互聯互動,多視角AI賦能,聚焦民生熱點,速遞權威信息,全方位呈現大會盛況。
基于上海廣播電視臺的智慧媒體技術底座,云化、輕量化設備將在今年兩會報道中發揮重要作用,助力全媒體特種兵快速沖入新聞現場最前線,完成敏捷傳播革命。
前方,上海廣播電視臺旗下各平臺新聞記者通過5G傳輸、Pocket3、A7、Z280、迷你主機電腦等輕量化設備,靈活應對多種報道場景。Pocket3口袋云臺攝像機僅手掌大小,卻能輸出電影級4K HDR畫面,適用于行進中的采訪場景;索尼A7SIII微單可謂“暗夜之眼”,在復雜光線下捕捉清晰細節,應對各類室內燈光環境;搭載5G模塊的Z280輕量化攝像機,可實時回傳高清信號,采訪素材第一時間速達后方。這些輕量化設備能一站式滿足記者現場采訪拍攝、制作報片、直播連線、播報提示器等各項功能需求,性能指標也有顯著提升。
圖為:技術保障團隊在前方演播室調試音頻設備
后方,新聞編輯通過Xnews、Scube智媒魔方、遠程Avid制作等云化設備,充分滿足兩會報道數量增加、傳播渠道拓寬的需求。Xnews3.0技術系統集“云傳輸”“云剪輯”“云媒資”多功能于一體, 能向電視大屏和新媒體小屏“一鍵式”發起遠程報片、視頻高速上傳和在線精編,實時高效滿足新聞融合生產。Scube智媒魔方實現語音轉寫、AI拆條、多語種翻譯“多線并行”。Avid遠程編輯終端讓粗剪效率顯著提升數倍,使得兩會報道更加高效、便捷,助力全媒體特種兵全線出擊。
AI深度嵌入新聞生產全流程
今年,上海臺積極嘗試以AIGC賦能采編播各環節,推出多組有看點的兩會技術創新報道。
有了輕量化采編設備的加持,新聞生產流程將更高效,也將加快新聞后續分發的時效性。去年全國兩會首次亮相的上海廣播電視臺首個AIGC應用集成工具Scube智媒魔方,將在今年兩會首次推出多種AI新功能, 通過智能引擎與人工審核的協同機制,實現兩會新聞“采編播存發”的全鏈路質效躍升。
AI剪輯智能升級。快速拆分兩會視頻,精準提煉關鍵語句及其相對應的視頻素材,提升編輯效率,助力公眾第一時間獲取核心信息。
AI播報同步上線。滿足通勤、居家等不同場景的 “聽兩會” 需求。
AI豎屏布局優化。依據豎屏特點與用戶習慣,優化畫面布局、突出關鍵信息,讓兩會報道在豎屏模式下效果更佳。
AI熱詞實時捕捉。實時監測兩會話題熱度,提煉熱詞并生成深度評論,為媒體設置熱門議題提供參考,增強公眾參與度與關注度,增強內容互動性,使兩會報道真正實現精準傳播與有效觸達。
AI數據可視化呈現。東方衛視煥新后,使用S1演播室體系內自有虛擬包裝技術實現數據可視化。
融媒體中心《AI“數”說兩會》以數據為基礎,利用熱門大模型收集熱點話題,同時運用AIGC制作畫面,及時權威解讀兩會熱點。第一財經AI產品《“萌”懂2024中國成績單》運用 AI 技術總結2024中國成績單,同時通過視覺策劃,讓2025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里的數據 “萌”起來。
東方廣播中心借助DeepSeek推出《深談兩會》欄目,通過大模型搜索輿論場中的兩會熱詞和熱點話題,匯總各方觀點,讓AI主播與主持人“深聊”;阿基米德在首頁呈現“AI兩會熱電臺”,智能梳理重要兩會新聞,打造AI語音合成24小時滾動播出的兩會專屬電臺。
融媒傳播強化移動優先
融合傳播方面,上海臺強化移動優先,以短視頻、直播、H5等多種形式,推出14組新媒體產品,第一時間傳播解讀兩會熱點、兩會話題。
由國家廣電總局宣傳司指導,2月26日至3月2日,聚焦科技前沿推出《“機” 遇未來》聯合融媒直播。
《“機” 遇未來》緊密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科技自主創新”為核心主題,精準聚焦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三大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重點地區,巧妙選取當下備受社會關注、極具表現力和可視性的人形機器人領域進行深入報道。
自2月下旬起,湖南衛視、湖南電臺、湖南經視、風芒App等開設《人民的代表》《委員風采》等專欄,講述在湘住湘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履職故事。
全國兩會召開進程中,湖南臺將按統一安排做好重要會議活動、重要講話精神宣傳闡釋,充分報道湖南代表團相關內容。衛視聯播不僅將推出全國兩會相關系列報道,主動牽引議題,還通過開設特別欄目,力求讓報道更年輕態、更接地氣、更具傳播力。廣播端首次打通省內上萬個社區大喇叭,將兩會精神傳至千家萬戶;計劃聯動全國中部六省省級電臺,推出大型融媒系列報道。經視頻道、愛晚頻道則通過推出經濟視角和養老主題的訪談、專欄、專題報道,共同傳遞兩會聲音。
融合傳播方面,芒果TV計劃推出創意互動H5,借鑒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皮影戲的表現形式,以互動體驗與可視化表達,凝聚全社會奮進力量。此外,主題短視頻《“神筆”新篇》將生動詮釋新質生產力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自制紀錄片《中國官箴第二季》編排覆蓋全國兩會周期。都市頻道(風芒)推出系列短視頻《湖南的萬萬想不到》,挖掘湖南標志性產業鏈的典型案例與故事;《AI記者訪談》則依托AI海量數據與智能算法,與代表委員展開深度對話。廣播頻段推出創意短視頻《代表委員的手機相冊》,選取代表委員的走基層調研照片,講述照片背后的履職故事。
根據兩會議程,湖南臺配發“胡湘平”“繼衡時評”“金石平”“風芒銳評”等評論言論,鏗鏘發聲,權威引領;引入數字人魏小芒,創新評論方式;推出新媒體評論產品《哪吒評論》,用網言網語等年輕態話語方式,生動鮮活傳遞兩會精神。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芒果TV國際App在首頁及2025全國兩會專區進行相關資訊重點呈現,向世界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湖南故事。國際頻道在Facebook、X、TikTok等矩陣賬號上密集發布全國兩會相關中/英文版圖文、視頻報道,同時結合全國兩會視頻素材進行二次創作,制作雙語短視頻。
此外,湖南臺還依托“芒果云”強大的算力支持,以及芒果TV、5G實驗室在技術研發中積累的深厚基礎,在技術調度中心和覆蓋傳輸中心的支持下,實現技術創新應用。
例如通過5G網絡的高速率和超低延遲特性,在前方設置多個實時回傳點,確保記者在采訪現場拍攝的高清視頻和音頻能夠實時傳輸至后方編輯中心,從而實現“零時差”剪輯與發布;采用移動化、輕量化的采編方式,實現素材的高效管理和各頻道之間的共享;同步運用AI技術作為輔助手段,實現從“音頻轉寫”“音色復刻”到“文本生成圖像”再到“圖像生成視頻”的全新報道形式;利用先進的圖像視頻轉換技術,將生成的靜態圖像轉化為動態視頻,為新聞評論增添生動、立體的表達方式。
江蘇廣電總臺2025年全國兩會報道著力強化深度融合,以荔枝新聞中心為主體,統一呼號、統一采訪標識,以“荔枝新聞”客戶端為網絡主傳播平臺,江蘇衛視頻道、江蘇新聞廣播、江蘇新聞頻道、江蘇城市頻道、inJiangsu我蘇客戶端五大頻道、頻率、平臺為重要支撐,與“江蘇新聞”“江蘇新聞廣播”“評新而論”“我蘇”等重點社媒賬號共同發力,形成傳播聲勢。
江蘇臺今年設置代表委員北京住地演播室、北京荔枝大廈演播室、南京演播室三個演播室,引入AI人工智能、虛擬制作等技術,有效連接會場內外。百余人前方報道團包括隨團記者組、前方外采組、訪談組、評論組、外聯組、新媒體組、美編包裝組、技術保障組等,由荔枝新聞中心統一調度。
江蘇廣電總臺煥新升級的全國兩會“直通北京”演播室,將通過鮮活的應用場景,為用戶及時呈現新鮮、豐富的兩會熱點。還將首次通過AR技術,讓身處兩會現場的記者、代表委員“置身”于精心構建的虛擬空間中,與演播室主持人“面對面”交流,實現虛擬場景與現實場景相互交織、完美融合,為觀眾帶來全新的兩會報道體驗。
內容上,江蘇臺六大矩陣步調一致,推出40余個掛標專題專欄和融媒體內容產品,全平臺大篇幅高密度,形成強大聲勢。
傳播上,江蘇臺積極搭建基層群眾的發聲平臺,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媒體“一張網”聯動優勢,與13個設區市媒體和64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協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江蘇廣電總臺還首次采用人形機器人“蘇小麥”參與兩會特別報道,以前所未有的科技感,為兩會報道注入新鮮活力。
“蘇小麥”由魔法原子設計完成,該公司是全球少數實現全棧自研的人形機器人公司,在核心關節模組、核心零部件上,實現超過90%自主研發。據研發人員透露,目前“蘇小麥”正處于調試性能階段,為其作為人形機器人的量產上市做準備。
圍繞今年全國兩會報道,浙江衛視依托“中國藍新聞”作為主要報道陣地,通過多種形式推動兩會內容傳播。會前,浙江衛視提前開展兩會內容預熱報道,在“第一視點”專欄推出報道《第一視點|一次“當場落實”的對話》,生動展示浙江牢記總書記囑托、不斷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通過開設新聞專欄、融媒直播、融媒版新節目等呈現相關內容。
浙江衛視提前創制一批特色新媒體產品和直播,推出新聞漫畫《看浙里經濟“三頭六臂”》,系列短視頻《“飛”一般的車間》《我是“必應俠”》,系列采訪《心愿亭里話兩會》,聯動直播《尋“新”記丨民營經濟新動能》。其中,新聞漫畫《看浙里經濟“三頭六臂”》巧妙結合哪吒的乾坤圈、混天綾、風火輪、火尖槍、九龍神火罩等法寶,通過組圖形式形象化展示浙江各地開年拼經濟的新招實招。
全國兩會期間,浙江衛視將在《浙江新聞聯播》《新聞深一度》《正午播報》《今日評說》等大屏欄目開辟《直通全國兩會》專欄,大時段串聯全天的新聞節目,形成傳播熱潮。
小屏端,中國藍新聞客戶端和矩陣號將開設AI專題《直通2025年全國兩會》,除了及時發布并推送兩會開閉幕消息、重要議程,同步直播好兩會開幕式、記者會、代表委員通道等重要活動,還重點以AI賦能包裝設計、版面編排、內容生產,推動內容與技術融合共進、傳播與科技雙向賦能;推出《兩會“圈”重點》等新媒體產品,力求報道好全國兩會上的浙江元素,傳播好浙江聲音。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山東廣播電視臺堅持“品牌煥新、科技創新、傳播向新”,以會場內外貫通的全方位視角、前后方密切聯動的高效機制,通過專題專欄、直播、短視頻、訪談、評論、海報、圖解、AI、H5等,多角度、立體式報道大會盛況和代表委員共商國是、共謀發展的新氣象。
電視欄目與全媒專欄“同頻共振”
《山東新聞聯播》自2月18日起推出“代表委員履職故事”專欄,展現住魯全國人大代表和住魯全國政協委員胸懷“國之大者”,積極助力山東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及時、準確、完整做好程序報道的同時,齊魯網·閃電新聞將發揮新媒體端優勢,重點圍繞民營經濟、新質生產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經略海洋、文化“兩創”、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進行議題設置,重點推出10多個全媒體特色專欄,讓硬主題實現“軟著陸”。
今年,山東廣播電視臺還“上新”95后、00后記者IP專欄,品牌升級助力提升兩會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特別是圍繞開幕會、代表通道、委員通道、部長通道和代表團開放日等重要節點,山東廣播電視臺將快速制作系列新媒體產品,展現山東“挑起大梁走在前”的新氣象。閃電新聞還將推出系列評論和解讀文章,提振發展信心,凝聚奮進力量。
人形機器人重磅亮相
山東廣播電視臺在北京高標準搭建的融媒演播室,集數字人體驗、虛擬播報、坐播訪談、人機互動等功能于一體,“京魯”兩地隔空互動,生產更便捷、傳播更高效。同時,通過省一鍵統發云平臺,加強省市縣協同生產、共融互通,推出《“文”涌齊魯》等直播和新媒體產品,進一步放大傳播聲量。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廣播電視臺將人形機器人應用到2025年全國兩會報道中。濟南本土企業出品的山東首臺人形機器人“行者泰山”和四足機器人,將與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夢幻聯動”,通過人機互動、特約播報、智能問答等,聚焦國內外關注的熱點話題,為今年的全國兩會報道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人形機器人的加入,不僅彰顯了山東廣播電視臺在媒體融合與技術創新方面的前瞻探索,還將展示山東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實力與潛力。
與此同時,山東廣播電視臺將智能化融入生產和傳播的全鏈條,積極運用自主研發的創意工坊智能生產平臺以及國產大模型DeepSeek、AIGC、衛星影像等前沿技術手段,推出主題鮮明、清新明快的新媒體作品,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呈現山東銳意改革、挺膺擔當,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的生動實踐。
24小時實時在線的“多語種數字主播團”
全國兩會是外界觀察中國、讀懂中國的重要窗口。山東廣播電視臺將充分發揮山東國際傳播中心的資源優勢,在X、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平臺及時發布多語種帖文,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山東篇章。
今年1月,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國際傳播中心推出了包括英、日、韓、法、俄、德、西班牙等語種在內的主播團,受到業界和學界關注,全國兩會期間,將依托唇形編輯、大語言模型、深度學習等技術,打破場景和地域限制,重磅推出24小時實時在線的“多語種數字主播團”。
這些數字主播通過結合語音、文本、表情等多模態信息,實現更精準、自然的表達,以更加智能的方式傳遞兩會最新動態,覆蓋更廣泛的國際受眾群體,有效提升國際傳播效能。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深圳廣電集團聚焦“廣電智媒+深圳智造”,以深圳科技創新助力新聞生產,攜六大“黑科技”赴京,賦能兩會報道。
“廣電智媒”依托深圳廣電集團旗下的數科公司及其AIGC聯合實驗室,實現廣電內容產品全鏈條智慧生產。運用“云制播”技術打破地域限制,將線下制播流程遷移到云端,實現內容制作、存儲、管理和分發,使不同地區的團隊能夠在同一時空同屏協作,實現高效高質生產。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文本到腳本、稿件到腳本的智能化生成,包括自動剪輯、智能配音、自動唱詞等內容生產的自動化,提升節目制作效率。
與往年相比,今年深圳廣電采訪團中再添多個“新裝備”“新成員”,演繹“廣電智媒+深圳智造”的夢幻聯動,展現廣東制造業當家,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最新成果。
人形機器人
2025深圳市兩會期間,“夸父”機器人作為深圳廣電記者的采訪“搭子”驚艷亮相。這是國內首款搭載開源鴻蒙系統的人形機器人,由深圳科技企業樂聚發布,具備實時感知、決策和交互能力。全國兩會期間,它與深圳廣電記者一同來到北京,走進多個采訪場景,讓記者采編更高效、更輕松。
外骨骼設備
同樣在深圳市兩會引起關注的外骨骼機器人,也隨同深圳廣電采訪團亮相全國兩會,為攝像“減重”。深圳科技企業肯綮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融合了人體工學、動力、電子、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可智能感知人體動作趨勢,通過計算提供精準助力,進一步提高拍攝的穩定性與靈活性。
媒體“單兵包”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去年全國兩會報道中,深圳廣電記者配備的DJI大疆Osmo Pocket 3、榮耀智能手機等輕量化設備,通通裝進了一個“單兵背包”里。
今年,“單兵背包”再升級,包含了搭載最新功能的影石360運動相機、榮耀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設備,讓記者能實現單兵作戰,快、穩、準地開拍。背包還支持通過手機配置直播推流,快速進行直播,且將直播畫面同步收錄到深圳廣電XGC內容歸集共享平臺。
云支撐全鏈條智能化助力
深圳廣電今年在北京設置了智能采編中心,運用智能化全鏈條生產技術,通過AI賦能節目錄制、自動采集、文稿生成、自動剪輯發布等全流程、全鏈條應用,提升生產效率。
其中,由騰訊和華為云支撐的云制播系統、深圳廣電智媒一體化生產系統,實現“廣播+電視+新媒體”的實時聯動,展現新質生產力賦能媒體系統性變革的新成效。
人工智能“同傳”零延時
2025深圳市兩會期間,深圳率先啟用了全國首個政務級AI大模型同聲傳譯軟件。“零延時”跨語言溝通,收獲一眾駐穗領事官員點贊。全國兩會期間,這款來自深圳科技企業來畫的“智造”軟件,將繼續助力深圳廣電國際傳播中心將兩會精神及時制作成多語種產品,傳揚海外。
“智駕”高階技術
今年2月,深企比亞迪宣布全系車型搭載自研高階智駕系統“天神之眼”,引發汽車行業廣泛關注。此次赴京報道全國兩會,深圳廣電采訪團的新聞報道用車,正是一款搭載了比亞迪自研高階智駕系統的MPV。
3月2日,天津海河傳媒中心融媒體報道團隊啟程赴京,全國兩會報道準備就緒。
充分發揮媒體融合優勢,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海河傳媒中心旗下天津日報、津云新媒體、電視新聞部等平臺,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時提出的四個“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聯合推出特別節目“兩會訪談”。
強化京津冀三地媒體聯動,北京日報、河北日報、天津日報聯合推出“代表委員共話協同發展”欄目。津云將攜手三地新媒體,推出創意H5產品《2025全國兩會|AI眼中的京津冀》,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展現三地一年來在各個方面協同的新變化。
新聞廣播特別節目“對話京津冀”,邀請三地代表委員、專家學者共同交流。海河傳媒中心電視新聞部與北京廣播電視臺、河北電視臺合作,推出《AI探路 行走京津冀》特別節目,選取產業、民生、文旅等不同主題,實地探訪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展現兩會期間,三地在協同中正在發生的新鮮事兒,并連線京津冀代表委員,共謀發展新思路。
從2月26日起,第1眼TV時政新聞中心全國兩會北京報道組陸續抵達位于全國人大重慶代表團駐地的大本營。從北京演播室的搭建,到特別策劃的外景拍攝,從AR數字演播的建模,到代表委員專訪的細節敲定,事無巨細,有序開展。
集約力量 提質增效
今年全國兩會,第1眼TV采取“輕騎兵”策略,將由北京報道組的21人小團隊,承擔所有前方報道任務,這一個數字,不及往年的1/5,但對品質的要求,不僅沒有降低,還不斷在提升。21人承擔的任務,包括時政報道、新媒體報道、重慶新聞聯播兩會特稿、特色系列策劃、代表委員專訪、演播室數字虛擬建模、互聯網直播等等。
得益于第1眼TV在媒體轉型探索中,不斷優化重塑全媒體采編流程,著力培養團隊多崗位適配能力,此次赴京的21人報道團隊,都是一人身兼數職,有主持人型記者、記者型主持人、編導型攝像、編輯型技術、攝像型主任……以保證全國兩會報道這一關鍵且繁重的任務能夠順利完成。
屆時,前方21人報道組高效運轉完成采編任務,后方第1眼TV聯播編輯部、融合編輯部、第1眼編輯部等團隊則將打破業務邊界,重建工作流程,既通過精細分工各司其職,又通力配合,做好時政搶發、剪輯、美編、包裝、策劃、宣推一系列工作,保證第一時間將全國兩會的聲音傳遞到巴山渝水的每一個角落。
自主策劃 出新出彩
第1眼TV自成功將演播室設置在重慶代表團駐地以來,充分利用這一場地優勢,加強與代表委員的溝通,持續創新推出主題策劃,讓報道既有大格局,也有小切口,在全國兩會大背景下,講好新重慶發展故事。
今年,第1眼TV還將在“言之有物”“兩會面對面”基礎上,推出“眼觀兩會”“兩會顆粒度”等自主策劃內容,致力于通過兩會這一窗口,深度觀察、解讀諸多具有“西部領先 全國進位 重慶辨識度“的創新舉措、成果、經驗。同時通過北京演播室超寬全屏、虛擬前置技術加持,讓這些特別策劃呈現不一樣的精彩。
一面是北京前方從技術保障到內容策劃,各項準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另一面是第1眼TV 從2月全面啟動2025全國兩會的預熱宣傳。
第1眼客戶端首屏首頁率先開設專欄《2025全國兩會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第1眼TV 全網發布相關報道超300條次,為即將到來的盛會有效營造出全民關注、全網熱議的濃厚氛圍。主流輿論平臺《重慶新聞聯播》推出專題報道“2025全國兩會·新時代 新征程 新重慶”實時跟進兩會全動態;《履職這一年》系列報道看代表委員們曬成績、交答卷,攜民意心聲赴京參會;短視頻《聽!春天的聲音》用AI打造繁花盛景與巴山渝水實景,提振發展信心、凝聚奮進力量;第1眼TV-華龍網推出創意策劃《捎上“民聲”赴兩會》。把民情民意轉化為六封獨特的“城市家書”,通過記者奔走串聯,搭建起代表委員與市民的溝通橋梁。第1眼TV-華龍網聯動浙江、深圳、西安、長春等制造重鎮主流媒體,推出策劃《“智造中國”新脈動》。作品融合AI海報、直播探訪等形式,見證大國制造新躍遷。
為做好此次全國兩會的報道,甘肅省廣電總臺精細統籌策劃、精準聚焦發力,派出全媒體報道團隊,在北京搭建全媒體新聞中心,發揮技術優勢,創新思路,全方位、多角度呈現兩會盛景,傳遞甘肅聲音,凝聚發展共識。
為第一時間將兩會聲音準確、迅速地傳遍隴原大地,甘肅省廣電總臺增設全國兩會北京演播室,會內會外多方聯動,大屏小屏全景呈現,虛擬現實融合創新,利用“5G+4K+AI”等技術,運用云采訪、云訪談、云錄制、短視頻、可視化圖解、AI、H5等全媒體報道手段,充分發揮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和端、網、號以及商業平臺等新媒體優勢,在《甘肅新聞》等主干新聞欄目和新媒體平臺中開設《總書記和隴原人民在一起》 《履職一年間》《兩會日歷》《人民寄語》、《兩會快評》《兩會訪談》等專欄,進行全方位、矩陣式、立體化報道。
同時,甘肅省廣電總臺還將充分發揮總臺智慧中臺的技術優勢,采用XR的形式,將真實與虛擬相結合推出《“甘”赴新征程》系列報道,全景式解析甘肅高質量發展圖譜,為兩會報道注入科技“創新力”。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