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底ChatGPT發布,到今年春節期間DeepSeek刷屏,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已逐漸步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今年新學期伊始,多所高校也掀起了智能化革新浪潮,接入DeepSeek“滿血版”。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汪小帆
對于高校而言,如何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賦能教學模式和科研范式變革,又避免誤用、濫用引發的誠信和道德風險?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汪小帆帶來了制定高校人工智能工具規范使用指南的建議意見。
“高校師生廣泛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已經成為常態,但對規范使用的邊界缺乏統一的認識。”汪小帆舉例說,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代寫作業和論文、偽造或篡改數據和圖表、侵犯隱私和知識產權、違背倫理等,已成為非常迫切的現實挑戰。
汪小帆注意到,2023年,國家層面集中出臺了一些有關規范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文件。比如,國家網信辦、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強調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在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和內容合規方面的責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的《科研誠信規范手冊》也指出,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應明確標注并說明其生成過程;不得將生成式人工智能列為成果共同完成人等。
“在規范師生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方面,一些高校已經開展了積極探索。”汪小帆介紹,上海交通大學剛剛發布了《關于在教育教學中使用AI的規范》,將高等教育教學領域的規范要求融入“AI+教育教學”改革全生命周期;復旦大學發布了《復旦大學關于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AI工具的規定(試行)》,明確了在本科畢業論文中AI工具的使用范圍與原則等。盡管如此,這些規定分別針對特定應用場景,且不同學校要求也不一致,大部分學校還沒有出臺相關規定。
汪小帆建議,國家層面出臺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工具規范使用指南,明確高校師生在教學與研究過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合理邊界。考慮到學生和教師不同的側重點,建議指南分為學生手冊和教師手冊,并結合使用反饋情況及時更新版本。
“除了出臺統一指南外,加強師生培訓也很重要。”汪小帆提出,應分別針對學生和教師編制案例式培訓教材,把人工智能工具的規范使用納入高校學術誠信教育必修課程和教師培訓內容,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提供相應課程。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