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的熱風吹到了海外。據媒體報道,近期,在一些國家,不少海外演員爭相出演中國微短劇,一些演員的日薪因此大幅上漲。這一現象不僅引發海外觀眾的熱議,也讓中國微短劇“出海”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話題。
近年來,國內微短劇市場快速發展,并走向海外。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的《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下稱《白皮書》)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5.76億人,占整體網民的52.4%。目前,我國已有百余款微短劇APP“出海”,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提升內容創作質量、防范版權侵權風險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近日,中國電影人高峰發布視頻稱,自己在海外借鑒中國模式拍攝微短劇,目前累計票房已達7000萬美元。以其拍攝的中國微短劇作品《離婚的億萬富翁女繼承人》為例,這部成本不足20萬美元的作品,在海外市場創下3500萬美元的收入。
事實上,在海外廣受青睞的中國微短劇還有很多:在新加坡熱映的《一夢枕星河》,通過數字化演繹蘇州非遺元素,向海外觀眾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逃出大英博物館》則以文物人格化敘事,喚醒全球華人對文化遺產的集體記憶。這些“共情、共創、共融”的敘事策略,正在打破文化壁壘,讓中國故事直抵人心。
近年來,中國微短劇加速“出海”。《白皮書》顯示,中國微短劇在海外市場展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例如,來自中國的應用程序包攬了微短劇類目下載量前三名,領跑海外市場,成為繼短視頻之后文娛領域又一風靡全球的應用品類。海外用戶通過微短劇了解中國文化和生活,為中國文娛產品開辟了新的國際市場。
對于中國微短劇在海外的火熱現象,中文在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謝廣才并不感到意外。7月3日,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的重要組成單元--“追光計劃”國際微短劇大賽專場活動在京舉行,謝廣才在會上表示:“微短劇以'短敘事革命'打破文化壁壘,依托本土題材實現國際轉譯,并通過'AI制作+全球分發'全鏈條生態高效觸達用戶。”
微短劇“出海”,內容質量是核心競爭力。只有當眾多“出海”的微短劇作品都能以優質內容打動人、以深厚文化感染人、以專業品質吸引人,中國微短劇才能真正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成為展現中國文化魅力、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提交的《關于促進我國微短劇提質發展的提案》指出,我國大量微短劇在海外進行國際化翻拍與本土化落地,反映了全球文化消費市場對中國內容需求的增長。但國內機構在和海外媒體平臺合作的過程中,存在文化差異與內容適配、文化輸出的主導話語權不足、文化表達淺層化、文化解讀“他者化”等問題,由于特定推送內容,還可能使海外觀眾對中國文化產生標簽化、刻板化印象。對此,提案建議,通過政策扶持,給予微短劇“出海”相應的補助、創作補貼,鼓勵拓展國際市場,鼓勵文化出海平臺建設,加大跨國合作和內容輸出,提升行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同時,鼓勵國內創作者直接生產具有跨文化傳播潛力的內容,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
“追光計劃”國際微短劇大賽評委會主席團成員邱章紅、陸先高分享了“出海”微短劇創作的心得。邱章紅表示,一部好的微短劇核心在于為觀眾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社會性話題+情緒價值”正是當下微短劇創作的底層邏輯。陸先高強調了微短劇創作的五個方向:內容上扎根現實、貼近生活、反映時代,形式上探索橫豎屏、互動劇等多元形態,技術上合理運用AI輔助制作,平臺端推動主流媒體入局,國際傳播上以“敲門磚”姿態講好中國故事。
7月2日,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發布的《2024北京微短劇研究報告》顯示,北京微短劇產值規模約336.2億元,占全國總量三分之二,穩居全國首位。提升微短劇質量,北京在行動,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通過專項扶持政策賦能文化“出海”浪潮。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規劃發展處(產業促進處)處長張楠介紹,北京出臺了《北京市提升廣播電視網絡視聽業國際傳播力獎勵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該專項資金聚焦譯制傳播、版權輸出、平臺建設、效能提升四大方向,政策以“獎勵+孵化”雙軌機制和單項目百萬級扶持力度,進一步推動微短劇精品化、國際化發展。
微短劇“出海”,版權問題也不容小覷。微短劇是講好中國故事的“輕騎兵”,唯有筑牢版權屏障、深耕內容價值,方能真正“走出去”且“扎下根”。
在4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宣傳部版權管理局局長王志成表示,近年來,微短劇憑借短小精悍、貼近生活、傳播迅速等優勢深受廣大觀眾喜愛,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展現出強大的市場活力和發展潛力,涌現出了一批鄉村振興、傳統文化等題材的微短劇優秀作品。“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與之相關的版權問題也日益突出,比如洗稿搬運、侵權改編、抄襲剽竊等侵權盜版現象時有發生。微短劇'出海'面臨版權交易不暢、海外維權較難等現實難題。國家版權局將進一步加大微短劇等網絡視聽領域版權保護工作,推動微短劇行業版權生態健康發展。”王志成說。
保護微短劇版權,業界也在努力。3月28日,在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微短劇出海暨生態健康發展論壇”上,微短劇版權保護聯合專家小組正式成立。該小組匯聚各方專業力量,深入研究微短劇版權保護關鍵問題,提供專業咨詢和指導,助力解決行業面臨的版權爭議和侵權問題。與此同時,“微短劇版權服務平臺暨微短劇版權保護和服務計劃”同步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楊錚介紹,該平臺應用區塊鏈、人工智能、高精度全網監測等先進技術,提供從創作到播出的全生命周期版權綜合服務,能夠促進版權資源的優化配置,助力行業構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這兩個重要項目的啟動,標志著我們在微短劇版權保護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有利于持續推動微短劇在數字時代的全球化浪潮中譜寫中華文化傳播新篇章。”楊錚表示。
提升創作質量,加強版權保護,才能讓優秀的中國微短劇作品跨越山海,直抵人心。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