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節檔期間,紅果就上線了文旅向的獨家綜藝《出發吧短劇!》,匯聚了短劇頭部演員王格格、馬小宇、張集駿、白方文等。
不久前紅果短劇宣布推出首檔豎屏綜藝《爆發吧短劇!》,再次向綜藝領域進發,行業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這個被稱為短劇「一哥」的平臺。
然而,在豎屏綜藝領域,此前愛優騰等多家長視頻平臺的嘗試都淺嘗輒止,為何紅果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入局?這背后既有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也暗藏著更大的生態野心。
《爆發吧短劇!》或許不僅是紅果內容形式的創新嘗試,更是其從單一短劇平臺向綜合內容生態邁出的戰略性一步。
豎屏綜藝并非橫空出世,而是一場蟄伏數載的厚積薄發。
回溯2019年,愛奇藝推出的《他們對我下手了》首次驗證了豎屏喜劇的可行性,2022年快手推出豎屏綜藝《時空店鋪》《11點睡吧》等,同年央視《這young的夏天》豎屏直播更是創下1.38億觀看量的紀錄。
然而,初代豎屏綜藝的輝煌如同曇花一現,很快便從主流視野中悄然退場。究其根本,是彼時的技術限制與用戶習慣尚未成熟。
傳統綜藝引以為傲的宏大敘事與群像刻畫在豎屏的物理框架內遭遇了嚴峻挑戰,豎屏畫面難以容納復雜的多人物場景構圖,也難以駕馭激烈的動態場面調度。
同時,微綜藝從內容孵化、制作到分發的產業鏈條尚處于草莽階段,未能形成穩定高效的商業閉環。這些結構性瓶頸如同無形的鎖鏈,束縛了豎屏綜藝的持續生長。
然而,隨著微綜藝和豎屏短劇的崛起,豎屏綜藝的土壤終于迎來了成熟的時機。
微綜藝時長較短,敘事節奏緊湊,成本僅為傳統綜藝的20%-30%,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已成為綜藝內容創新的試驗田。
去年以來,騰訊、芒果TV、愛奇藝等平臺紛紛加碼微綜藝布局,推出《超甜搭檔》《小闖橫萊塢》《出發吧!蛋仔》等作品,并吸引了不少中小品牌入場。這種輕量化、高靈活性的內容形態,正在重塑綜藝節目的創作邏輯和商業模式。一個行業新共識正在形成,那就是15-30分鐘的內容時長逐漸成為用戶消費的新黃金段。
與此同時,豎屏短劇在過去幾年的爆發式增長,已然確立了其在移動內容生態中的核心地位,也完成了對「豎屏敘事語言」與「豎屏視覺美學」的系統性構建。
在敘事上,豎屏短劇開創了以快節奏、強沖突、高密度爽點為特征的敘事模式,能在極短時間內牢牢抓住用戶眼球。
在美學上,豎屏短劇確立了以人物為核心的構圖法則,即利用特寫鏡頭最大化情緒感染力,中近景強化人物關系張力,利用縱向空間進行層次分割與信息聚焦,形成了具有獨特沉浸感的「豎屏美學」。這種美學范式為綜藝內容的豎屏化轉型提供了寶貴的視覺語法。
2025年上半年,豎屏綜藝領域已暗流涌動,多家平臺進行了頗具影響力的試水。由TVB與抖音聯合推出的首檔演技競演直播綜藝《藝員新訓2025》以豎屏形式播出,全網累計播放量破6億,節目還創新了「綜藝+直播」模式,藝人從錄制直接轉場帶貨,實現內容與商業的深度耦合。
福氣脫口秀在2025年6月15日錄制了首檔喜劇豎屏微綜藝《顯眼包我福了!》 ,將脫口秀的現場魅力與豎屏的沉浸感相結合,標志著垂直細分領域的創新嘗試。
豎屏綜藝的復興已經悄然到來,其中,頭部短劇平臺紅果的動向尤為引人注目。其戰略意圖早已顯露端倪:春節檔期間推出的微綜藝《出發吧短劇》,便是一次極具前瞻性的鋪墊。這部文旅綜藝,既踩準了微綜藝市場爆發的風口,更巧妙地將綜藝形態與平臺積累的短劇資源相結合。
同時,紅果還將這檔綜藝中的高光片段剪輯成了豎屏版本,即《出發吧,短劇番外篇》《出發吧,短劇甜蜜篇》,可以說是紅果進軍豎屏綜藝的前奏。
近期紅果正式進軍豎屏綜藝領域,首部作品《爆發吧短劇!》蓄勢待發。作為深耕豎屏內容的巨頭,紅果此次布局豎屏綜藝不僅將完善平臺自身的內容矩陣,更可能推動豎屏綜藝在制作標準、商業模式等方面的系統性革新。
截至2025年5月,紅果月活用戶達1.992億,與優酷的1.998億月活用戶愈發接近,且今年以來,紅果已有17部短劇播放量突破10億。
在亮眼的業務成績背后,是紅果面臨的用戶增長放緩和用戶留存危機。平臺數據顯示,今年1-3月,紅果單月平均環比增長僅為2.09%,相較去年12月-1月環比增長5.06%已有所下降。4月紅果平臺TOP 5000 短劇累計總熱度達205.6億,較3月的256.8億環比降低20%。
為破解這一困局,紅果早已開始未雨綢繆。為提升用戶活躍度和留存率,紅果進行了社區化改造,將「社區」入口提升至APP首頁次席,推出圖文激勵計劃,引導用戶討論劇情、分享觀感。
同時,紅果啟動資源內化戰略,通過招募二創作者,試圖將原本依賴抖音、微博的劇宣資源內化。
更深遠的是,紅果積極開展廠牌運營深化,吸引了聽花島等100+頭部廠牌入駐,構建起「種草-看劇」的閉環。
然而,從站內數據來看,無論是二創賬號還是廠牌運營,目前還處于培育期,用戶互動活躍度偏低,評論數與互動率尚未形成規模效應。那么,當短劇用戶增速放緩、內容同質化隱現,紅果亟需開辟新戰場來爭搶用戶時間。
而豎屏綜藝正成為紅果突破天花板的核心抓手,這種「短劇+綜藝+豎屏」的聯動,既補全了平臺的內容生態,又能夠通過短劇明星效應提升用戶停留時長。在商業模式上,綜藝開放的冠名、植入等多元變現方式進一步豐富了紅果的廣告收入構成,拓寬紅果的商業邊界。
那么,紅果是否能夠將沉寂幾年的豎屏綜藝盤活?
首先,紅果能夠將短劇領域驗證成熟的敘事節奏模型遷移至綜藝賽道,將綜藝新鮮感與爽點密度提升至工業級精度。
紅果爆款短劇《十八歲太奶奶駕到》上線72小時收獲近430萬預約量,全網話題突破20億,近期紅果熱劇《念念有詞》更是上線12天就斬獲20億觀看量,這些爆款短劇的方法論可以系統移植至綜藝節目制作中。
借助算法,將短劇中的「強開場-快推進-密爆點」的手法轉化為可配置的綜藝環節模板,解決傳統綜藝拖沓冗長的問題,采用短劇驗證的「極致人設+反差萌+成長弧」人物塑造公式,快速建立嘉賓記憶點,提升角色辨識度的同時,為內容提供可預測的情感發展線,降低用戶理解成本。
其次,紅果能夠利用其短劇資源整合優勢,以短劇頂流演員為引流引擎,借廠牌內容庫構建「劇綜聯動」矩陣,通過整合短劇與綜藝的內容資源,形成雙向賦能。
浙江衛視的《無限超越班3》已經驗證了「劇綜聯動」的可能性。節目通過綜藝曝光為優酷劇集輸送潛力新人,如李沐宸、楊肸子等藝員因節目中的亮眼表現,順利獲得《江山大同》《滄瀾道》等優酷大劇的參演機會,導師饒雪漫向短劇頂流男演員柯淳發出橫屏中劇《不一樣的她之糖衣》的片約等。此外,浙江衛視還聯動《無限超越班3》推出了橫屏短劇《無負》,這種以綜藝賦能劇集,又為演員提供成長閉環的模式,既豐富了平臺的內容矩陣,又為創作者提供了進階通道。
現階段,紅果已具備快速復制這一模式的基礎條件。紅果已經在快速積累在架短劇的演員網絡,可快速組建綜藝嘉賓陣容,后期可將短劇演員粉絲直接導流至綜藝專區。
而進駐紅果的簽約廠牌也能夠實現短劇團隊向綜藝制作的平滑過渡,提供從劇本開發到拍攝制作的閉環。從這個角度來說,一檔豎屏綜藝可設計為短劇宇宙的延伸,如建立「短劇-綜藝」角色互動機制,在綜藝中設置短劇經典場景重現環節,觸發觀眾情懷共鳴,將觀眾與演員之間的情感連接直接轉化為觀看黏性。
最后,從商業模式上看,紅果布局豎屏綜藝,本質上是對其「內容-廣告-轉化」模式的升級,有助于其打通品牌植入-內容曝光-電商跳轉的品效合一通路,為廣告主提供可量化的轉化漏斗。
豎屏綜藝開放冠名、場景植入、互動投票等傳統綜藝變現手段,有助于紅果突破單一廣告的分賬限制。同時,通過「劇情+產品」深度綁定,在綜藝節目中直接使用短劇明星代言商品,實現品效合一化。借鑒紅果短劇看廣告跳轉下一集的模式,豎屏綜藝也可利用該特性實現「邊看邊買」,在綜藝播放的特定節點插入廣告,用戶點擊屏幕即可跳轉商品頁。
由此看來,在制作豎屏綜藝這件事上,紅果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紅果的布局也意味著短劇與綜藝具有深度融合的可能性。那么,在豎屏短劇之后,豎屏綜藝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內容增長極,值得期待。
紅果進軍豎屏綜藝領域,標志著其從「內容平臺」向「娛樂生態」的戰略升級,豎屏綜藝恰似一根紐帶,其將分散的短劇、社區、電商等業務模塊串聯成了有機整體,構建起協同發展的商業閉環。
與此同時,依托平臺在豎屏內容領域的先發優勢與創新實踐,紅果或將持續推動豎屏綜藝的內容迭代,在豎屏視覺語言創新和商業模式突破等方面實現行業引領。
然而,正如今年以來愛優騰等長視頻平臺集體押注短劇的被動追趕,若紅果成功驗證豎屏綜藝的商業價值,傳統平臺將面臨戰略抉擇:是主動布局「十五分鐘娛樂場景」,通過輕量化IP開發搶占用戶注意力,還是繼續困于長視頻慣性,等待又一次后發劣勢?行業的未來,或許就藏在這些選擇的縫隙之間。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