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省級廣電媒體加速推進系統性變革,鞏固壯大主流輿論陣地,堅定踐行“內容為王”理念,在新聞生產與傳播領域實現多維突破。
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新聞融合傳播指數是數據化的研究工具。通過綜合分析省級臺新聞內容在電視大屏、網絡端的傳播數據表現,觀察傳播格局和傳播力的現狀與變化;下含新聞融合網絡傳播、電視傳播、短視頻傳播、微博傳播、微信傳播、自有客戶端傳播6個分指數,其中,新聞融合網絡傳播指數綜合反映新聞內容在“三微一端”的網絡傳播情況。
本觀察報告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2025上半年省級臺新聞傳播特點及變化總覽,第二部分為部分省級臺新聞傳播概況。
2025上半年省級臺新聞傳播特點及變化總覽
新聞傳播總量超3450億,互動總量環比下降19.2%,半數賬號互動量提升
2025上半年,在騰訊新聞、今日頭條、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含視頻號、公眾號)、好看視頻、網易新聞等8個平臺上,CSM共觀察到省級臺旗下活躍新聞賬號超2000多個,同名合并賬號597個。
上半年,省級臺新聞類賬號累計粉絲量超17.9億,環比提升3.7%;發布三微內容384.1萬多條,環比增長5.1%;三微傳播總量超3450.2億,其中播閱量超3399.4億,互動量超50.8億、環比下降19.2%。
與2024下半年相比,約51.9%賬號發布量增長,49.6%賬號互動量提升。
(播閱量、互動量等指標說明及統計口徑,請詳見文末)
22家臺新聞融合傳播指數環比提升,重慶臺成上半年黑馬
省級臺新聞融合傳播指數在2019年以來的7年間,整體水平持續增長。2025上半年,新聞融合網絡傳播指數較2019年上半年平均水平提升超10倍,在CSM傳播指數的監測平臺上,三微分發與傳播總量增長7-8倍,網端傳播對格局的塑造力進一步增強。
從新聞融合傳播指數值來看,上半年,22家臺環比提升。傳播指數值增長最快的是重慶臺,網端大幅拉動躍進頭部陣營,成為上半年黑馬臺;其次是廣東臺、江蘇臺、廣西臺、陜西臺、甘肅臺。新聞融合傳播指數的頭部陣營總體較為穩定,其中,4家臺指數表現提升,2家臺下降。
12家臺新聞的電視傳播效果提升,上海臺、廣東臺保持領先,河南臺新晉頭部
從新聞融合電視傳播指數來看,12家臺指數值環比提升。從頭部陣營來看,相較于2024下半年,上海臺、廣東臺保持領先,江蘇臺、浙江臺、北京臺、湖南臺、福建臺指數表現進位,河南臺新晉頭部。
CSM全媒體數據(NewTAM)顯示,3月4日-11日全國兩會期間,電視端新聞節目收視提升。以省級臺本地聯播類新聞節目(上星)為例,該類節目在電視大屏、移動端等渠道的全媒體傳播觸達總人次、全媒體視聽總時長均環比增長超過11%。其中,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新聞》全媒體視聽時長、全媒體觸達總人次,均居省級臺聯播類新聞節目首位;《湖南新聞聯播》《廣東新聞聯播》《河南新聞聯播》《湖北新聞》的全媒體觸達總人次位居省級臺同類節目前列,《湖南新聞聯播》《廣東新聞聯播》《安徽新聞聯播》《河南新聞聯播》的全媒體視聽總時長也處于前列。
8個賬號傳播量超百億,10%的賬號撬動約9成傳播量,流量持續集中化
從省級臺新聞賬號的傳播數據來看,2025上半年,8個賬號傳播量超百億,貢獻省級臺整體42.0%的流量;26個賬號合計貢獻38.2%的流量。
10.2%的新聞賬號位于“核心流量區”(指播放量、互動量均超過總體平均水平的流量區間),撬動省級臺整體91.0%的播放量、87.0%的互動量。與2024下半年相比,“核心流量區”賬號的互動總量環比下降14.9%,降幅低于非核心區的51.4%;同時,核心區的流量在總盤子中的占比環比增長4.0個百分點,頭部化集中進一步凸顯。
省級臺新聞賬號在抖音、微博的傳播量增長30-45%,在快手下降過半
相較于2024下半年,省級臺新聞賬號在不同平臺的流量分化,在抖音、微博視頻號的發布量上漲,流量增幅均超三成;在今日頭條的發布量減少5.3%,傳播量增長15.6%;在快手、微信視頻號、百度好看視頻的發布量保持穩定或小幅下降,流量下滑均超三成。
在抖音平臺,省級臺新聞賬號的發布量環比增長9.1%,互動量提升31.3%;55.8%的賬號發布量環比提升,51.0%的賬號互動量增長;7個賬號互動量下降逾千萬。互動量前20賬號的流量占比為73.6%,環比提升9個百分點,流量進一步向頭部賬號集中。
在快手平臺,省級臺新聞賬號發布量環比下降3.8%,傳播量繼去年大幅上升后環比下降51.6%。62.7%的賬號傳播量環比下降;單賬號下降最多的超106.0億,降幅67.5%。
在微信平臺,在視頻號的發布量增長3.0%,互動量10萬+視頻數量環比下降40.0%,其中點贊量10萬+內容1291條,環比下降55.0%;公眾號發布量保持穩定,閱讀量10萬+文章數環比增長7.4%。
在微博平臺,省級臺新聞類賬號視頻發布量提升10.6%,傳播量環比增長45.1%;51.2%的賬號流量增長。
自有新聞客戶端豐富社交互動、拓展輕游戲場景,探索構建“新聞+文旅商”生態
2025上半年,省級臺新聞客戶端深耕新聞主業,首發原創/策劃報道,做優新聞品牌欄目,拓展垂類優質內容;在剛需服務鎖定用戶、興趣社交增強黏性、跨界融合創造價值等方面持續探索。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過半省級臺新聞客戶端活躍用戶數、人均單日使用時長較今年1月保持增長。
延伸生活場景擴大用戶基礎,聚焦生活及消費服務,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如圍繞教育、就業等民生剛需,“閃電新聞”“四川觀察”“動靜新聞”等提供高考查分、輔助填報、帶崗招聘等實用服務。
社交化、輕游戲專區設計等提升用戶黏性,升級、豐富社交互動場景,強化同城用戶社交體驗,推出輕游戲專區,提升用戶黏性。如“大象新聞”大象圈、“津云”津友圈,增加覆蓋生活多領域的垂直興趣圈子;“中國藍新聞”“今視頻”上線體育競技、文化解謎、切切樂小游戲等。
探索構建“新聞+文旅商”的生態閉環,如“北京時間”“看看新聞”分別開設中華文明起源系列展覽“看·見殷商”專區,發布“愛購上海”五五購物節直播。
AI技術應用優化用戶體驗及服務效率,如各客戶端先后推出AI助手、數字主持人、AI熱榜等,提供陪聊、問答、政策解讀服務。比較特別的是,“中國藍新聞”整合上述應用,推出聚合式AI頻道;“第一眼TV”“極光新聞”分別推出“AI重慶”“極光AI”頻道等。
專業深度內容有效引流,評論類短視頻互動量提升約6成,原創采訪/報道占據頭部內容2/3
多家省級臺在推動系統性變革的舉措中都提到了加強新聞評論/評論員隊伍建設,如北京臺、上海臺、廣東臺、浙江臺、湖北臺、深圳臺等等。
新聞評論短視頻傳播力提升,單條內容互動量環比提升60.9%。在第三方平臺上,省級臺新聞評論類短視頻以獨立評論賬號、新聞賬號中的評論合集兩種方式傳播。從新聞評論賬號看,@直播微視評、@新聞深呼吸、@零度時評上半年均攬獲破億傳播量,領先省級臺新聞評論類賬號傳播,轉發量環比增幅均超50%。從評論合集來看,@看看新聞Knews的“東方快評”、@DV現場的“DV短評”上半年分別攬獲超3.5億、2.8億傳播量,領跑合集類新聞評論。@看看新聞Knews“東方快評”、@直播微視評的單條視頻傳播量均超百萬。
高流量短視頻中原創采訪或報道占比提升,4個調查報道均攬獲超7500萬傳播量。上半年,省級臺賬號更加注重原創內容的發布與標識,比較突出的是在抖音上的變化,在抖音傳播量超5000萬的新聞短視頻中,標題或視頻中標注為“原創采訪”或“原創報道”的內容占比為67.6%。部分調查報道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其中針對長沙非法代孕、榴蓮攤販鬼秤騙局、化妝品黑產、“九塊九養生茶”黑幕4個事件的調查報道傳播量超7500萬,專業及深度內容提升影響力。
主播集中“出鏡”,@大象新聞“大象主播說”、@閃電新聞“主播說熱點”傳播量領跑
上半年,多家省級臺新聞賬號較為集中地推出了主播出鏡的“主播說”“記者說”等輕量化、人格化短視頻,如@北京新聞、@看看新聞Knews、@中國藍新聞,合集形式如@起點新聞“主播說新聞”、@第1眼新聞“口說有屏” 、@今視頻長天新聞“今播報”等。主播有嚴肅的專業范兒,也有網感與親和力,內容聚焦硬核社會議題,也關注大眾生活;有資訊播報,也有熱點述評,新聞內容、形式、主播形象的“混搭”碰撞出反差感,也讓用戶感受到松弛與確定感。
在各家的“主播說”中,@大象新聞“大象主播說”在多平臺分發,累計攬獲傳播量超100億,“上官正義被威脅全家下追殺令 注射病毒,警方已正式立案,已向本臺提供立案告知書證實此事#大象主播說”傳播量超1.4億,為上半年省級臺新聞賬號“主播說”中的最高傳播量。從單條視頻傳播量來看,@大象新聞“大象主播說”與@閃電新聞“主播說熱點”均超380萬,領跑主播出鏡類短視頻。
@BRTV新聞
@大象新聞
@閃電新聞
@看看新聞Knews
@中國藍新聞
@荔枝新聞
@長江云新聞
@新聞夜航
@第一現場
2025上半年部分省級臺新聞傳播概況
河南廣播電視臺
堅持“臺端一體”,深化內容提質創新
@大象新聞領跑,賬號集群聚力
系列調查報道、“大象主播說”拉動流量高位增長
河南廣播電視臺持續深化機制改革,以技術創新為牽引,深入推進系統性變革,著力提升主流輿論引導力;堅持“臺就是端、端就是臺”“臺端一體、全臺上端”,音視頻資源向大象新聞客戶端匯聚;不斷優化考評體系,激活內部活力。
2025上半年,新聞融合傳播指數在省級臺中繼續占據領先位,網絡、短視頻、微博、自有客戶端等各項傳播指數均保持領先,微信傳播指數進至前列,電視傳播指數首次躋身頭部陣營。
河南臺深化內容提質與創新。推出《與總書記面對面》《牢記囑托“豫”爭先》《紅旗不倒 此山大別》等主題報道;在全國兩會期間的民生類、兩會代表的相關報道中,短視頻傳播貢獻居省級臺前列;在大屏端,《河南新聞聯播》打破常規編排,“超時”聚焦《從“張偉跪母”到“南湖五問”》。
上半年,臺內新聞賬號發布三微內容62.9萬條,傳播總量超978.4億,累計粉絲量超2.7億,均在省級臺處于領先位置;其中,微信公眾號傳播量環比增長141.7%。全臺11個賬號傳播量超10億,位于省級臺新聞賬號“核心流量區”;其中,@大象新聞、@河南都市報道、@河南民生頻道3個賬號傳播量均超百億,@河南都市頻道、@小莉幫忙、@民生大參考傳播量超50億。
@大象新聞關注熱點,強化原創性、深度內容與觀點輸出。上半年攬獲傳播量超412億;互動量、粉絲量環比增長37.2%、11.0%,增量均居省級臺新聞賬號前列。發布《院士請回答2035》等系列訪談,民企接手劣質砂石料真相、神藥傳銷騙局、流入市場的“臨床試驗”抗癌藥等調查報道;對非法代孕事件的持續追蹤,攬獲超10.3億傳播量,貢獻省級臺同主題內容86.9%的流量。“大象主播說”累計傳播量超100億,綜合表現領先。此外,網絡直播累計觀看人次超2.3億,67場觀看量過百萬,其中3場過千萬,均居省級臺新聞賬號領先位置。
大象新聞客戶端深耕優質內容,優化興趣社交、實用服務強化用戶連接。在內容上,做優《鋒評》《青聽》《穎解世界》等品牌;擴大優質創作者入駐,打造品質內容矩陣;豐富微短劇內容,新增三農、精品課堂等垂類,上線河南黨員教育“云課堂”。在社交互動上,升級“大象圈”,新增“附近”功能,打造“位置+興趣”的社交新場景,同步上線超百個覆蓋多元生活場景的垂直圈子。在服務上,做實大象幫;強化生活及消費服務,舉辦線上高招會、發放文旅消費券,豐富大象商城銷售品類等。此外,加速新技術應用,接入DeepSeek,升級用戶體驗,如推出"象小AI"24小時答疑解惑、AI創作助手等。
上海廣播電視臺
聚焦內容質量年,堅持“新聞立臺”
@看看新聞Knews深化硬核價值
@第一財經鞏固財經內容高地
上海廣播電視臺聚焦系統性變革與內容質量年,構建“守正創新、價值躍遷、組織進化”三個向度的變革體系。把“新聞立臺”作為立身之本,強化新聞導向,聚焦中外時事熱點和社會關切,主動設置議題,突出“大都市新聞視角、雙循環新聞鏈接、融媒化新聞表達、全天候新聞制播”特色,發揮主流媒體的引領作用。全國兩會期間,@看看新聞Knews、@第一財經躋身省級臺短視頻傳播頭部貢獻賬號,尤其在經濟、外交、科技三大主題的傳播中優勢領先。
2025上半年,新聞融合傳播指數在省級臺中保持領先。電視新聞傳播指數在省級臺中保持領先位置,網端傳播表現提升;微信傳播指數大幅提升,進階領先;短視頻、微博、自有客戶端傳播均穩居省級臺前列。
臺內新聞賬號累計發布三微內容35.4萬條,傳播量處于領先位,其中互動量環比增長19.8%,增量在省級臺領先。全臺6個賬號傳播量超1億,2個賬號處于“核心流量區”,其中1個賬號過百億。微信公眾號傳播量居省級臺首位,點贊量、好看量均環比增長25%左右,@新聞坊貢獻全臺10萬+公號文章的2/3。
@看看新聞Knews堅持硬核新聞價值,傳播水平保持領先。上半年三微發布量23.7萬、累計粉絲量超8338.7萬,均居省級臺新聞賬號首位;傳播量超296.6億,其中互動量環比增長45.6%。合集《東方快評》聚焦時政評論,平均單條內容傳播量超120萬,領先省級臺評論類合集傳播。針對美國對等關稅議題,發布系列短視頻,累計傳播量超23.0億;其中,“104%的關稅是否落地?我們怎么應對?中方起碼準備了6招”傳播量超過9400萬。聚焦“印巴沖突升級”,相關主題網絡直播總觀看人次超1263.6萬,流量位列省級臺同題報道首位。
@第一財經連續十年直擊巴菲特股東大會,發布相關內容短視頻,累計傳播量超1777.3萬,持續強化財經新聞品牌,鞏固財經新聞高地。
在自有客戶端發展上,增強用戶意識和市場意識;打造“新聞+政務+商務+服務”的超級服務平臺;探索構建“傳播鏈-服務鏈-消費鏈”三鏈融合的生態矩陣。在具體實施上,豐富內容生態,提供一站式服務,強化智能性、交互性升級,同時注重大小屏聯通互動。“第一財經”客戶端推出全新財經洞察節目《兩說》、跨界內容IP“重新發現中國”,追求垂、深、精議題,強化優質內容的大小屏聯動;加快智能化建設,基于DeepSeek的“星翼”大模型推出“星眼”智能體,重塑財經資訊格局。“看看新聞”客戶端全面煥新升級,持續強化內容互動性,在電視頻道新增互動功能以及直播連線功能,同時增加評論分享、直播截圖實現生成海報分享功能,提升優質內容的互動分享性。
北京廣播電視臺
堅持首都站位和首善標準,網端傳播保持高增長
@北京時間聚焦正能量,法治類賬號拓寬垂類新聞賽道
北京廣播電視臺堅持首都站位、首善標準,全面推進系統性變革,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聚焦新聞立臺,加強評論員隊伍建設,建強主流輿論陣地;推出《習近平總書記的書單》等理論節目,在“2025全國兩會北京聲音”等重大主題宣傳和特色報道中,影響力持續提升。全國兩會期間,@北京時間在外交主題的新聞短視頻傳播中躋身省級臺賬號前列。
2025上半年,新聞融合傳播指數繼2024年大幅提升后,上半年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居于省級臺領先位。各項分指數中,新聞融合網絡傳播指數、短視頻傳播指數均有提升,進位領先;電視、微信傳播指數增長,與微博、自有客戶端傳播指數均保持省級臺前列。
上半年,北京臺發布新聞類三微內容超過22萬條,環比增長近10%,傳播量在省級臺中保持領先;互動量領先優勢明顯;抖音、今日頭條、微博為其增量的主要貢獻平臺。@北京時間、@BRTV新聞、@法治進行時、@法治中國60分等4個賬號傳播量過20億,均進入省級臺新聞賬號“核心流量區”,其中@法治進行時傳播量超121億。
@北京時間上半年三微分發量提升27.5%,傳播量超87.7億,跟進“神十九”返回,貢獻省級新聞賬號同主題流量的45.5%;志愿軍/百歲老兵重回部隊系列短視頻獲得超2.8億傳播量,“甲亢哥”中國行相關內容攬獲超5.0億傳播量,均居省級臺同主題內容首位;上半年14場網絡直播觀看人次過百萬,國際局勢熱點慢直播為其特色。@BRTV新聞開設主播新聞評論合集《彬彬有理》,聚焦熱點事件,如天價耳環真相、外賣變健康殺手等發表評述,單條短視頻傳播量在新聞評論合集或賬號中位居前列。
@法治進行時、@法治中國60分兩個賬號關注勞資糾紛、執法爭議、公共安全等法治類新聞,互動量環比提升均超45%;其中,@法治進行時發布量環比提升26.4%,如烤鴨店員工討薪、飛機上違法吸煙等相關內容傳播量均破億。
北京時間客戶端強化內容運營,提升城市與便民服務效率,探索文旅商融合發展。深耕“時間熱點”“時間深度”“時間人物”等專欄,整合“主播說新聞”“時間銳評”等內容,深耕交通、親子等垂類頻道,推出北京市中小學動態直播等。在提升服務性上,“接訴即辦”專區累計處理3.2萬條市民訴求,涵蓋政策咨詢、法律救助、家暴援助;“就等你來”就業服務專區,提供招聘信息、面試技巧及帶崗直播。此外,立足首都文化與北京臺優勢資源,融合文化IP與商業生態,整合“京視健康”“北廣購物”等電商資源,升級BRTV京選商城;開設“看·見殷商”專區,發布“文物講解”“主播說殷商”等內容,推動文旅商融合發展。
山東廣播電視臺
探索以新聞為核心的"1+2"創作試點
@閃電新聞強化原創內容生產,傳播量大幅提升
山東廣播電視臺加快構建“一臺一企一端多平臺”全媒體傳播體系,探索實施以新聞為核心的“1+2”內容創作試點項目,推出理論節目《跟總書記學方法(第二季)》等,筑牢思想文化主流輿論陣地,向新型主流媒體和綜合文化服務運營主體轉型。
2025上半年,新聞融合傳播指數穩居省級臺前列;電視、網絡、微博及客戶端等各項分指數表現均居頭部陣營,其中,短視頻傳播指數提升至領先位。
山東臺新聞類賬號三微發布總量22.7萬條,粉絲增量超432萬,傳播量穩居前列。@閃電新聞、@生活幫、@山東齊魯頻道三個賬號位居省級臺“核心流量區”。
@閃電新聞上半年強化原創內容生產,攬獲傳播量95.2億;互動量環比增長91.7%。多個調查系列短視頻攬獲高流量,如聚焦百姓“舌尖上的安全”,“9塊9養生茶包摻土摻木渣”累計傳播量超8078.2萬,居省級臺同主題內容頭部;“未檢疫生豬深夜隔省送入屠宰廠”相關短視頻累計獲超3577.6萬傳播量,貢獻省級臺相關話題傳播量的75.5%;5月以來,開設主播評論內容合集“主播說熱點”,平均單條內容傳播量超380萬。@生活幫發布的煙臺學生棄考救人、揭秘榴蓮攤販鬼秤騙局等正能量新聞、調查報道,單條內容傳播量均破億。@山東齊魯頻道發布“華北大風”慢直播,觀看人次超700萬,在上半年省級臺發布的300多場“天氣”類直播中,觀看量最高。
閃電新聞客戶端深化“全省聚合、全臺聚力、全網開放、全媒共享”戰略,持續迭代升級“閃電大平臺”、服務政務與營商環境,優化視聽體驗。堅持“新聞+服務”的產品屬性,拓展新聞+政務服務新業態,通過接入AI技術,推動《問政山東》從“網絡問政”走向“智慧理政”;《好政策到一線》專欄上線“你問我答”版塊,集解讀、調研、互動問答于一體,服務本地營商環境建設。進一步豐富視聽資源,推出“微短劇”專區,煥新升級“看電視”。此外推出“閃電成章”“智能小融”“智能審核”“AI文稿助手”等系列智能應用,賦能報道創新。
廣東廣播電視臺
新聞宣傳提質,以品牌欄目為依托,建設評論矩陣
@DV現場、@觸電新聞、@今日關注等5個賬號進入核心流量區
廣東廣播電視臺以六大工程為抓手推動系統性變革,在新聞宣傳提質上,提出以新聞品牌欄目為依托,建設評論矩陣,目前已完成《廣東新聞聯播》《全球零距離》等多檔新聞欄目4K改造;在新媒體優化上,聚焦自有客戶端升級發展。
2025上半年,廣東臺新聞融合傳播指數水平升至省級臺前列。其中,電視傳播指數保持領先優勢;短視頻、自有客戶端指數表現明顯提升,帶動網絡傳播指數進至省級臺前列。
廣東臺新聞類三微內容分發量環比增長12.7%,互動量增長14.4%,增量均居省級臺前列。@DV現場、@今日關注、@觸電新聞、@廣東新聞頻道、@珠江頻道5個賬號進入省級臺新聞賬號“核心流量區”。此外,圍繞全國兩會經濟議題的相關短視頻,廣東臺的發布量及傳播量均領銜省級臺。
@DV現場互動量環比提升21.5%,加大一手調查、記者探訪親測等民生報道,如發布直擊2025高考、6·18肇慶懷集洪水,記者體驗深圳人行天橋裝電動車電梯等內容。@今日關注圍繞“深圳明通化妝品市場黑色鏈條”的調查報道,傳播量超8638.9萬,居省級臺新聞賬號調查類報道前列。@珠江頻道三微分發量、傳播量均大幅提升,全國兩會期間,廣泛關注經濟領域議題,發布的經濟主題短視頻在省級臺中居傳播量前列;圍繞“新冠流行趨勢”“城鄉居民養老金”發布的相關內容攬獲高流量。
今年上半年,觸電新聞客戶端升級短視頻頻道,全面整合臺內各欄目矩陣的優質原創短視頻資源,覆蓋新聞、文化、民生、體育、娛樂、政務等多元領域,以“瀑布流+沉浸式豎屏”為核心重塑內容生態。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推出“粵來粵好百千萬”特別策劃,以小故事、小切口記錄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廣東實踐。升級民生服務功能,在“問政”專區新增一鍵爆料入口。值得關注的是,廣東臺系統性變革聚焦客戶端升級,將“觸電新聞”客戶端更名為“粵TV”客戶端,旨在打造廣東視頻第一端。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
聚焦傳播力先行,突出“有感有效”
評論品牌@新聞深呼吸傳播量大幅提升,中國藍新聞客戶端探路“輕游戲+”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聚焦傳播力先行,加快推進集團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堅持“主體職責、主流輿論”,強化傳播結構質效評價機制建設,突出“有感有效”,提升新聞宣傳創新觸達;實施《浙江新聞聯播》改版、特色評論品牌打造,創制《文化的力量》等新聞政論片,提升《今日聚焦》建設性輿論監督,實踐“主題表達、形態傳達、傳播觸達”多元升維。
2025上半年,浙江臺新聞融合傳播指數水平保持省級臺前列。在各項分指數上,電視傳播指數、網絡傳播指數、短視頻傳播指數表現均環比提升,位于省級臺前列;微博作為優勢渠道,傳播指數進位領先。
新聞類三微賬號上半年累計發布量近22萬條,環比提升15.3%;傳播量超200億,居省級臺前列。全臺10個賬號傳播量超1億,@中國藍新聞、@1818黃金眼、@浙江小強熱線、@風云傳播、@錢江視頻5個賬號位居省級臺賬號“核心流量區”。@浙江小強熱線互動量環比提升22.8%,評論類賬號@新聞深呼吸互動量大幅提升超500%。
上半年,@中國藍新聞傳播量超123.5億,關注緬北電詐受害者浙江小伙阿呆,對話當事人的系列短視頻傳播量超1.3億。在網絡直播方面,@中國藍新聞多場春運及五一路況網絡直播觀看人次超百萬;聚焦熱點事件,發布演員王星乘機回國的網絡直播,觀看人次居省級臺新聞賬號同主題直播首位。
中國藍新聞客戶端全新改版,強化核心報道品牌與深度原創內容,以輕游戲提升年輕化,打造多維智能服務生態。推出全新“熱評”欄目,追蹤熱點,解讀政策;打造《中國藍觀察》《Z調查》品牌,強化內容深度與價值;依托中國藍名嘴達人品牌,新增文化達人入駐。推出輕游戲融合文化與IP,如“客戶端二樓”打造游戲專區,植入體育競技、文化解謎、城市探索等玩法,提升對年輕用戶的吸引力。推出聚合式“AI頻道”,包括AI生活助手、AI創作助手等,提升服務智能化。同時,優化運營策略,以“數據驅動+場景適配”為核心重構內容生產與傳播鏈路,實現從“模糊推送”到“精準觸達”。
貴州廣播電視臺
網端傳播穩定助力“彎道超車”
新聞賬號關注社會民生,聚焦國際時事
@零度時評流量居省級臺評論賬號前列
貴州廣播電視臺構建“內容筑基、技術驅動、管理創新”三位一體的全媒體生產傳播體系,構建“全媒體傳播指數體系”,為媒體運營提供決策依據和考核標準。上半年,推出特別策劃《理想照耀征途》、全國兩會報道《滿懷信心向前進 奮發有為譜新篇》等,大小屏聯動強化主題報道。
新聞融合傳播指數水平穩居省級臺頭部;其中,短視頻傳播指數升至前列,微信傳播指數穩居頭部陣營。
新聞類三微賬號傳播量穩居省級臺頭部陣營;@動靜新聞、@百姓關注、@Hi貴州、@動靜貴州4個賬號位于省級臺賬號“核心流量區”。@動靜新聞發布量環比提升41.4%,攬獲傳播量61.3億。@百姓關注發布環比提升4.7%,在今日頭條傳播量增長12.0%。@零度時評傳播量破億,在省級臺評論類賬號中處于領先位置。
@動靜新聞聚焦國際時事及熱點內容,發布的“胡塞武裝襲擊美國航母”系列話題內容傳播量超1.7億,對伊以沖突的持續報道累計獲4.3億傳播量,分別貢獻省級臺同主題總量的43.3%和10.0%,總傳播量均居首位。
@百姓關注聚焦國內民生,發布的“威海男童被虐致死案”相關短視頻傳播量近億,直擊榕江抗洪一線的2場直播觀看人次均超百萬,居省級臺6月洪澇相關直播前列。
動靜新聞客戶端構建用戶積分體系,強化技術應用等,提升用戶黏性及使用體驗。2024年底上線“積分商城”后,持續開展積分兌換活動,提升用戶活躍水平;今年上半年推出動靜智創空間,上線動靜AI助手,升級“動靜云”技術平臺,賦能內容生產及運營。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
堅持融合強臺,創新主題報道形式
保持微信傳播優勢,亞冬會報道拉動網端傳播大幅提升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堅持融合強臺,創新融媒內容形式,強化AI賦能創作。黑龍江臺以“實地探尋+主題演講+理論解讀”打造全媒體節目《振興!心方向》;創新主題報道形式,兩會期間參與《同評共振話兩會》策劃,打造有觀點、有銳度、有溫度的兩會報道。
上半年,新聞融合傳播指數持續位列省級臺頭部陣營,微信傳播指數保持領先,短視頻指數位于頭部陣營。
@極光新聞、@新聞夜航上半年三微傳播量均超30億,位于省級臺賬號“核心流量區”。@極光新聞圍繞亞冬會,發布超3000條短視頻,攬獲8億傳播量,在省級臺“亞冬會”相關傳播中居流量首位;其中,“亞冬會上東北小孩與政要擊掌”傳播量超2100萬。
黑龍江臺在微信公眾號的傳播優勢穩定,新聞內容傳播量處于省級臺領先位。@新聞夜航互動量環比增長70.9%,增量居省級臺賬號前列;閱讀量10萬+文章數量居省級臺新聞賬號前列。
極光新聞客戶端強化AI底座建設,新上線AI頻道,提供新聞智能摘要以及答題功能,提升客戶端智能服務水平。
重慶廣播電視集團
筑強原創深度報道全媒體矩陣
新聞傳播網端效果顯著提升,成上半年黑馬臺
重慶廣播電視集團深入實施“內容煥新、技術創新、產業革新”系統性變革三大行動計劃,強化新聞主業,壯大主流輿論陣地。推出《第1聲音》《思想的力量》等精品內容,筑強原創深度報道的全媒體矩陣。
2025上半年,新聞融合傳播指數表現快速進階,在網端傳播大幅提升的帶動下,新晉省級臺頭部陣營;新聞融合短視頻傳播指數、微博傳播指數顯著增長。
新聞類三微賬號發布量環比增長163.8%,攬獲超百億傳播量,其中互動量大幅提升166.3%。全臺8個賬號傳播量超1億,3個賬號處于省級臺賬號“核心流量區”。@第1眼新聞傳播量超79億,互動量環比提升30.3%;@重慶天天630、@重慶城市TV互動量環比增幅均超150%,@重慶城市TV在微信視頻號上位居省級臺新聞賬號互動量前列。
@第1眼新聞推出主播說新聞系列“第1眼TV口說有屏”,內容涉及民生新聞、社會熱點等,上半年累計傳播量超5301.7萬;系列新聞評論欄目“第1觀察”“第1熱評”匯聚高關注。聚焦本地文旅特色,發布網絡直播“圍觀春晚重慶分會場”“國際頂流網紅‘甲亢哥’打卡重慶”,觀看量均超百萬,位列省級臺新聞賬號網絡直播觀看人次前1%。
整合第1眼新聞和華龍網重組為“第1眼TV”客戶端,教育頻道發布“第1眼教育”,打造四大重點欄目,接入青少年綜合成長平臺“龍少年探尋記”,提供多元教育資訊及服務。推出“第1眼TV·AI重慶”,創新“內容+科技+國際傳播”理念,賦能城市創新傳播。
湖北廣播電視臺
著力推動出精品,打造新聞和評論品牌矩陣
@長江云新聞立足國際視野
@直播微視評聚焦社會時評,領先同類賬號
湖北廣播電視臺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推動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著力推動出精品出人才,強化“全臺一盤棋”理念,集中優質資源力量,打造有全國競爭力的“大端大號大臺。突出強化支點意識,強調“內容+渠道”“精品+人才”“文化+科技”重點工作方向,打造新聞和評論品牌矩陣,提升主流聲量。
全國兩會期間,湖北臺推出《奮進的春天——2025全國兩會省市縣三級聯動報道》等;在兩會期間的民生類、外交類、科技類及委員代表主題的報道中,短視頻傳播貢獻居省級臺前列。
2025上半年,新聞融合傳播指數、短視頻及微博傳播分指數,均穩居頭部陣營。新聞類三微賬號累計粉絲量超1.5億,升至省級臺第二位;傳播量穩居省級臺頭部陣營。@長江云新聞、@經視直播2個賬號進入省級臺新聞賬號“核心流量區”。@長江云新聞累計傳播量超100億,互動量環比提升18.0%。此外,@逐浪新聞發布量、互動量分別環比提升18.4%、34.3%。
@直播微視評聚焦社會熱點事件,強化評論引領。上半年,賬號互動量環比提升10.2%,單條視頻傳播量超百萬,在省級臺新聞評論類賬號中處于領先位置。發布與物價消費、食品虛假宣傳等民生相關內容獲高流量,如“直播微視評:網紅食品 不要讓人 ‘霧里看花’”“直播微視評:車厘子跌到菜價,搶不搶?”內容傳播量超千萬。
“長江云”客戶端進一步聚合視聽資源,上線“追短劇”頻道,持續豐富端內娛樂內容;7月1日上線“三大精神數字體驗館”,以AI虛擬現實技術,沉浸式體驗歷史時刻,傳遞“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
江西廣播電視臺
“一分五減”精簡新媒體賬號,提升內容質量
網絡傳播保持頭部優勢,微信傳播大幅提升
江西廣播電視臺圍繞政治建臺、新聞立臺等戰略部署,實施系統性變革,推動“135”改革計劃,錨定“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和文化集團”。針對臺內新媒體賬號“小散亂”問題,采取“一分五減”舉措壓縮精簡,推動內容制作“精益求精”。
上半年,新聞融合傳播指數居省級臺頭部陣營,網絡傳播指數保持頭部優勢。微信傳播指數進至領先位,臺內新聞類微信公眾號發布量環比提升37.4%,傳播量增長38.6%。
@今視頻長天新聞、@江西都市現場、@江西新聞聯播3個賬號位居省級臺賬號“核心流量區”。@今視頻長天新聞三微分發量增長36.8%,攬獲傳播量超88億;在全國兩會期間科技類主題的報道中,短視頻傳播貢獻居省級臺前列。@江西都市現場微信公眾號發布量及傳播量分別環比提升75.8%、42.7%,貢獻上半年臺內微信傳播的主要增量。
江西臺賬號聚焦勇救落水兒童犧牲的英雄高武,發布相關短視頻攬獲3.6億傳播量。@江西都市現場發布的34秒短視頻“高武英雄魂歸故里,英雄已經到家了”,傳播量超9100萬,慢直播“送別救人犧牲英雄高武最后一程”累計觀看人次超200萬,居上半年省級臺新聞賬號網絡直播的前1%。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集團)
成立荔枝新聞中心,新聞網端傳播顯著提升
“蘇超”賽事拉動“臺-端-號”聯動傳播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集團)以強化新聞立臺為先手,成立荔枝新聞中心,探索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實踐路徑;推出理論節目《文耀中華》,《春風又綠江南岸》《向新圖強顯身手》等主題報道,強化主流價值引領。
2025上半年,新聞融合傳播指數表現顯著提升,電視保持領先位,短視頻傳播指數明顯增長,微信大幅升至前列,微博進至領先位。
江蘇臺新聞內容分發量環比提升20%,傳播量大幅增長。@荔枝新聞三微發布量環比提升35.7%,互動量增長近30%,位居“核心流量區”;@江蘇新聞互動量提升58.6%。
“蘇超”賽事期間,臺內新聞賬號發布的“蘇超”相關短視頻,攬獲超1.7億傳播量;@荔枝新聞、@江蘇新聞關于蘇超的網絡直播,6場觀看人次超百萬,帶動月度網絡直播指數躋身頭部。
荔枝新聞客戶端強化多屏互動社交生態,如開設《江蘇超會玩》“蘇超”賽事全程直播,以“大屏沉浸+小屏互動”為核心,借助互動玩法構建球迷互動社區。
湖南廣播電視臺
聚焦高質量發展,堅持新聞立臺
新聞網端傳播效果大幅提升
@風芒追蹤社會熱點,增量居省級臺前列
湖南廣播電視臺聚焦高質量發展,明確了“一核兩基三著力四攻堅”的系統性變革實施路徑;常態化實施“頭條、置頂工程”,推出系列芒果新聞大片,如《與非洲同行》;兩會期間充分發揮科技手段與媒體融合優勢,推出特別報道《中國式現代化光明行》、AI創意短視頻《湖南響當當》。
新聞網絡傳播效果提升,其中短視頻帶動作用明顯,電視新聞傳播水平升至省級臺前列。主力新聞賬號@風芒進入省級臺賬號“核心流量區”,上半年累計傳播量超95.0億,發布量、互動量環比分別提升107.9%、436.4%,增量均居省級臺賬號前列;粉絲量環比提升36.4%。持續追蹤社會民生熱點,原創采訪內容攬獲高關注,如圍繞“網紅羅大美遇害案”發布超百條采訪報道短視頻,累計傳播量6.6億,貢獻省級臺“羅大美”相關話題54.4%的傳播總量。
指數介紹:
CSM省級臺新聞融合傳播指數綜合反映省級臺新聞內容在電視大屏、三微(短視頻、微博、微信)、一端(自有客戶端)等渠道的綜合傳播表現;下含新聞融合網絡傳播、電視傳播、短視頻傳播、微博傳播、微信傳播、自有客戶端傳播6個分指數,其中,新聞融合網絡傳播指數綜合反映新聞內容在"三微一端"的網絡傳播表現。
指標及數據統計說明:
傳播量為播放量或閱讀量與互動量的總和;互動量為轉發、評論和點贊量的總和。
播放量/閱讀量:統計中不包含微信視頻號的播放量,微博圖文的閱讀量。
微信(含公眾號及視頻號)平臺閱讀量、轉發量、評論量、好看量等頁面顯示為10萬+的均計為"10萬+"。
粉絲量:為賬號多平臺粉絲總量,其中不包含微信(含公眾號及視頻號)平臺粉絲量。
監測平臺:
騰訊新聞、今日頭條、抖音、快手、微信(含視頻號、公眾號)、微博、好看視頻、網易新聞。
推薦閱讀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