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點
·要甄別主流媒體接入DeepSeek的目的
·DeepSeek的出現,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變革中的一個節點
·應用AIGC的潛在風險是AI幻覺問題
·一些系統性變革方案不徹底、不全面
·媒體需要認清改革的目標、認清自己的能力和局限
·融媒體中心創投微短劇值得贊賞,但發展好有難度
·2025年媒體行業可能會發生的五大重要變化
·廣電產業發展亟需解決的三大問題
春節以來,人工智能技術再度便利了媒體行業,特別是隨著多家廣電媒體陸續接入DeepSeek,行業內掀起了一陣熱潮。以DeepSeek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將為媒體行業帶來哪些變化,接入DeepSeek是否是蹭流量的營銷動作?近日,中廣互聯電話連線到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郭全中就一些熱門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圖為: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郭全中
郭全中提到,自2022年ChatGPT的出現之后,整個世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都得到了快速的迭代和發展。DeepSeek因其成本低、性價比高被稱為AIGC界的“拼多多”。這之后李飛飛團隊又聯合華盛頓大學等AI研究實驗室,推出了用50美元訓練的推理模型s1,宣稱復現DeepSeek R1和OpenAI o1模型能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對媒體行業帶來了顛覆性的徹底重構,而且這種變化會越來越快。對于媒體行業以及從業者來說,如果你不能借助技術迅速去顛覆和重構自己,你很快會被干掉!”
中廣互聯:郭老師,您好!近期,國內多家主流媒體紛紛宣布接入DeepSeek,對此您怎么看?
郭全中:主流媒體紛紛接入DeepSeek肯定是一個好的現象和好的趨勢,說明主流媒體對技術發展更加敏感、也更加愿意去接受新技術。
但是我們要甄別一下,主流媒體接入DeepSeek是真的將它內嵌到媒體中,還是只是個“噱頭”。最怕的就是部分媒體只是接入,而沒有實際應用。真正讓技術發揮作用,就必須強制讓DeepSeek內嵌到媒體整個工作流程中去,包括新聞生產、分發、營銷以及內部管理,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優化內容創意。
此外,還要通過組織培訓的方式,讓所有員工能夠“干中學”,熟練掌握DeepSeek,讓DeepSeek的能力內化成為每個員工的自我能力。
如果不強制內嵌和內化,這個接入就是一個“噱頭”。
中廣互聯:在您看來,AIGC將為媒體行業帶來哪些新思考、新變化呢?
郭全中:2022年11月ChatGPT的出現,引領了新一輪AI的變革,我們將其稱之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相比于OpenAI推出的o1 ,DeepSeek的優勢在于:一是開源;二是它屬于一個推理大模型;三是最核心的性價比,它價格很低,能夠實現大規模的商用。但是我們將它放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變革中去看,我們說DeepSeek的出現只是一個節點。
生成式人工智能將給媒體行業帶來徹底的、深刻的顛覆和變革,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與用戶的關系。我們總在講互聯網思維、用戶體驗為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就是與用戶有深度的交互,用戶在使用它時,可通過語音、文字和圖片等多種形式與模型進行交互,極大地增強了用戶體驗。
二是更好地內容分發。今后可能就是生產即分發,我們不再需要APP,我們想看什么樣的新聞,直接提問人工智能就能幫忙找出來。再比如我們中午想吃飯了,你可以直接給它提要求,包括口味、價格等,你不需要再去美團或者其他APP搜索了,它會直接給你一個方案,直接幫你叫外賣。
三是營銷角度,營銷優化效率更高。據了解,2025年互聯網大廠的底層技術都將以大模型為底座,內容生產、分發、營銷都是依賴于大模型,這將對傳媒業有著徹底的、顛覆性的變化。
中廣互聯:在應用AIGC時有哪些潛在風險,媒體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郭全中: 潛在的風險就是AI幻覺問題。媒體做新聞一定要保證它的真實性、要去現場采訪,做到三審三校,這是至關重要的。新聞內容要合乎邏輯,不能違背常識。生成式人工智能的AI幻覺問題非常厲害,在給你制作內容的時候,它會編輯出很多東西,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媒體應用時要特別注意。
面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最大的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媒體不去學習、不去用它,你不掌握它,今后就可能被時代拋棄、被技術反噬。
中廣互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近期,多家廣電媒體亮出改革方案,爭做系統性變革的“實踐者”。對此,您怎么看?
郭全中:從目前看,廣電媒體亮出改革方案,說明大家都有積極性、主動性,廣電的日子比報業的日子還難過,意識到了危險是好事。
但是坦率說,從實踐層面講,目前的一些系統性變革方案其實不徹底、不全面,還沒有認清當前以及未來可以做什么。一些媒體的系統性變革還停留在做新聞,沒有從靈魂深處鬧革命。雖然是響應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號召,做了一些動作,但是有的媒體也是為做而做,形式主義居多,沒有按照當下的發展規律真正的去攻堅克難、去徹底重構。
中廣互聯:在您看來,主流媒體如何真正推進系統性變革?改革重點是什么?
郭全中:首先,媒體要清楚系統性變革的目標是什么。目標決定方向,媒體融合雖然已經歷經10多年之久,但是絕大多數主流媒體還在幻想著用傳統媒體去融合互聯網媒體,沒有把互聯網媒體設定為轉型目標,更不用說把智能媒體作為轉型目標。
其次,媒體自身要確認是否能辦成純粹市場化的互聯網媒體。主流媒體意識形態屬性強,采用的國有體制機制,但是這種體制機制與純粹市場化的互聯網媒體本質上是不兼容的,這注定主流媒體基本上不可能培育出純粹市場化的互聯網媒體。從目前來看,市場化的互聯網媒體可能芒果TV算一個。
此外,媒體要基于自身特點選擇適合的模式去轉型。
總體來說,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第一在于觀念問題,媒體需要認清改革的目標到底是什么、認清自己的能力、自己有哪些局限。國有媒體畢竟有一些體制性優勢,主流媒體需要拿這些體制性優勢去獲取一些稀缺資源。
第二就是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下,怎么樣去尋找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做純粹市場化的互聯網媒體已經不可能了,最佳時間也過去了。關鍵就是要認清自己能干什么,干不了的就認命,干得了的就好好干。
中廣互聯:剛才您提到了芒果TV,在您看來芒果TV的哪些改革舉措值得其他媒體借鑒學習?
郭全中:第一,不管是芒果TV還是南方+,都是集團化、一體化的變革。第二,它的流程進行了徹底性的變化,實現了流程再造。第三,它真正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去推進徹底性變革,例如芒果TV上有很多獨家版權資源。
我們所講的一體化變革就是系統性的,需要整個媒體集團運用融合思路去對接外部資源,這才是“大融合”的思路。目前絕大多數媒體還停留在修修補補階段,成立新聞中心那只是局部改變,核心還是要整個集團進行徹底的全面重構。
中廣互聯:我注意到,近年來一些融媒體中心在微短劇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對此您怎么樣看?在您看來,微短劇行業前景如何?
郭全中:微短劇的市場前景肯定是很好的,在當下這個短視頻的時代,微短劇市場培育了大量的忠實用戶,尤其隨著銀發經濟的蓬勃發展,微短劇市場更是重中之重。此前《2024年微短劇行業白皮書》統計,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504億元,同比增長34.90%,已超越電影票房。預計2025年將超過680億元,2027年將突破1000億元。因此可見微短劇的市場前景廣闊,且是一個有著巨大成長空間的產業。
一些融媒體中心在微短劇方面進行創投還是非常值得鼓勵和贊賞的,但是想要發展好還是有難度的。目前看融媒體中心做的微短劇實際上和政策、宣傳相關的比較多,都是為了響應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或者是為了宣傳當地政府文旅而做的,盈利也是通過植入廣告買單。
微短劇里面也不是處處有黃金,真正市場化的微短劇實際的投資風險還是很大的,給到平臺的投流成本就占到了消耗收入80%甚至更高,融媒體中心還是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現在一部微短劇制作成本50萬元、甚至上百萬,如果體制機制不變的話,融媒體中心投入微短劇大規模發展難度還是蠻大的。
中廣互聯:您覺得,2025年媒體行業可能會發生哪些大的變化呢?
郭全中:從國家的政策上來講,第一個就是系統性變革。媒體行業會進一步推進系統變革和評價體系的變化。此前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莫高義就曾重點提到,評價體系既是度量衡,更是指揮棒,從2024年8月份開始,中宣部就對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全媒體生產傳播效果進行綜合評價,探索構建導向正確、標準科學、數據真實、評價客觀的評價體系。我認為,2025年,評價體系將在已經開始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借鑒互聯網的評價體系,基于互聯網的日活用戶和用戶使用時長等指標做評價。
第二個重要的變化是主流媒體的日子會更加艱難。我們都知道主流媒體的一些收入主要靠國家的財政補貼或者政府購買服務實現的,現在財政越來越緊縮,給予主流媒體訂單少的同時應收賬款變高。2025年一些媒體甚至會出現現金流斷裂的問題,發不出員工的基礎工資。
第三個是以DeepSeek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加速創新,如何將將技術內嵌于機制與流程是媒體后續艱巨的任務。
第四個是媒體將聯合去開發智能體。
第五個是微短劇精品化將成趨勢。
中廣互聯:您認為目前廣電產業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郭全中:目前廣電產業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主要有幾個——
第一是監管原則和方式是否要更具靈活性。
第二是體制機制問題,縣級融媒體中心一般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這種體制機制是不適合激活內部活力的,建議做成公益二類單位或者像尤溪縣融媒體中心一樣實施“一類保障,爭取二類管理”的創新機制,讓媒體的體制機制更加市場化。在給予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的情況下,讓媒體體制機制有所變化。
第三是財政要對廣電媒體進行持續的扶持和支持,財政投入能夠有所增加。
中廣互聯:謝謝您接受采訪。
郭全中:謝謝。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專欄作者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