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點:
• 有觀眾說,“開播那天開始基本沒換過臺”;
• 以人民需求為導向,緊扣群眾需求、辦好民生實事;
• 在全社會營造“讀經典、看經典、聽經典”的濃厚文化氛圍;
• 高質量辦好“重溫經典”頻道,做優廣電特色視聽內容。
日前,中廣互聯連線中國廣電“重溫經典”頻道相關負責人進行專訪。在交流中了解到,自2月1日開播以來,頻道收視率排名最高沖至第8位。有觀眾說,“開播那天開始基本沒換過臺”。
中國廣電“重溫經典”頻道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廣互聯,2023年,廣電總局啟動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專項工作,這既是一項政治工程、民心工程,更是不斷優化、持續推進的系統工程。從“雙治理”的減法成效到“重溫經典”專區、“重溫經典”頻道的加法成效,體現在看電視難和煩成為過去時,要讓免費觀看經典佳作成為主流、潮流。
中廣互聯:您好。2月1日,“重溫經典”頻道開播暨“重溫經典”百部作品展播活動啟動儀式在國家廣電總局舉行,迄今已有一個半月。請您介紹一下開播以來的情況,比如收視情況,觀眾反饋,內容安排等。
中國廣電“重溫經典”頻道相關負責人:在國家廣電總局指導下,由中國廣播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承辦,“重溫經典”頻道自2月1日起正式面向全國有線電視和直播衛星電視用戶開播,免費向用戶提供膾炙人口的經典影視內容,涵蓋經典電視劇、動畫片、紀錄片等節目類型。2月份播出23部經典作品,包括6部電視劇,16部動畫片和1部紀錄片,電視劇有《紅樓夢》(87版)、《四世同堂》(85版)、《射雕英雄傳》(83版)、《西游記》(86版)《渴望》《濟公》,動畫片有《黑貓警長》《葫蘆小金剛》《邋遢大王奇遇記》等,紀錄片是《百年巨匠》。
2月10日,85版《濟公》主演游本昌在CMG第二屆中國電視劇年度盛典上獲得“終身成就藝術家”的榮譽,一時間成為新聞熱點,“重溫經典”頻道非常關注,及時將85版《濟公》定在這個檔期播出,滿足新老觀眾重溫經典人物,回顧傳統韻味的需求。同時,在春節期間還推出了90年代紅遍大江南北的《渴望》,劉慧芳、宋大成等人物形象精彩演繹的家庭親情、人生哲理,再次為觀眾帶來溫暖和啟示。動畫片挑選了幾代人耳熟能詳的《小蝌蚪找媽媽》《小鯉魚跳龍門》《雪孩子》《神筆馬良》等,它們既是體現中國繪畫藝術的精品,還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動人的故事情節,可以作為孩子們啟蒙的首選。
節目方面,頻道開播至3月19日共播出電視劇、紀錄片、動畫片等27部作品,電視劇《渴望》《新白娘子傳奇》《水滸傳》《西游記》《射雕英雄傳》位列節目收視率前5。其中《渴望》于3月10日收官,首輪每集平均收視率0.529%,是目前頻道內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收視數據不僅驗證了經典作品跨越時空的永恒魅力,也驗證了廣大觀眾對高質量視聽作品的無限渴望。
不少觀眾給頻道相關的廣電行業媒體留言“追劇停不下來”。“我家從《射雕英雄傳》開播那天起,電視就固定在‘重溫經典’頻道了。每天晚上雷打不動追劇。”“很喜歡這個頻道,在頻道我能找回自己的童年,也能看到自己百看不厭的經典,更能重溫那些經典的畫面。”“老爸老媽每晚就鎖定重溫經典頻道,《渴望》《西游記》。”“開播那天開始基本沒換過臺,鎖定重溫經典頻道,好幾天看到節目結束為止!希望加入更好的劇給觀眾。”還有觀眾列出了希望看到的電視劇名單,表達了對“重溫經典”頻道的熱切期盼。
“重溫經典”頻道相關負責人給觀眾的回應是:“我們非常珍視觀眾的反饋,也會認真研究觀眾意見和建議,加大版權引進力度,改進節目編排。”
中廣互聯:請您談談在國家廣電總局領導下,中國廣電集團開辦“重溫經典”頻道的初衷和頻道開播的背景。
中國廣電“重溫經典”頻道相關負責人:2023年以來,廣電總局組織開展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工作,大力整治突出問題的同時,提出要改進電視內容服務,加強優質免費內容供給。中國廣電在北京地區先行先試,有線電視一級導航欄上線“重溫經典”免費點播專區,并迅速將試點經驗推向全國,到2023年底,33家省市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在首頁一級導航或首頁首屏明顯位置上線專區,內容涵蓋電視劇、電影、動畫片、紀錄片、樂曲、境外節目、網絡視聽等各類型經典節目,受到用戶廣泛歡迎。
從專區上線到頻道開播,豐富了收看形式,也照顧到不同網絡和硬件條件的用戶,體現了中國廣電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展現了中國廣電抓住兩治理重要機遇,推動轉型發展、打造內容高地的決心。作為推動廣播電視服務優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開辦“重溫經典”頻道也是以人民需求為導向,緊扣群眾需求、辦好民生實事的重要體現。
中廣互聯:中國廣電積極響應2023年8月啟動的治理“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的專項治理工作。與此同時,中國廣電也積極籌備“重溫經典”頻道。請問,中國廣電如何看待這兩項工作的重要性?
中國廣電“重溫經典”頻道相關負責人:2023年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專項工作啟動以來,黨中央有要求,廣電總局有部署,這既是一項政治工程、民心工程,更是不斷優化、持續推進的系統工程。我們按照廣電總局的統一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面完成有線電視領域第一階段治理工作,通過做減法,讓電視簡單好用,通過做加法,讓內容豐富多彩,通過一系列實實在在的便民為民舉措,切實優化老百姓的看電視體驗,大力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重溫經典”頻道定位為公益性頻道,免費向用戶提供應看愛看、膾炙人口的經典影視內容,涵蓋經典電視劇、動畫片、紀錄片等節目類型,旨在打造百看不厭、經久不衰、老少咸宜的國家級視聽經典播出平臺。從“雙治理”的減法成效到“重溫經典”專區、“重溫經典”頻道的加法成效,體現在看電視難和煩成為過去時,讓免費觀看經典佳作成為主流、潮流。
2024年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明確將深化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治理,構建綜合治理體系,強化行業亂象的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工作,作為2024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全力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廣電也已經在廣電總局的指導下,開啟了有線電視領域第二階段治理任務,其中,把“重溫經典”頻道運營好、宣傳好就是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
“重溫經典”頻道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舉措,中國廣電將致力于通過“重溫經典”頻道讓經典進一步融入觀眾生活、更加深入人心,在全社會營造“讀經典、看經典、聽經典”的濃厚文化氛圍;通過“重溫經典”頻道彌補碎片化傳播、信息繭房、淺層娛樂的缺陷,滿足群眾文化生活的深度需求,給觀眾情感世界帶來有效滋養;通過“重溫經典”頻道為影視創作后繼者產生啟示,不斷推出回應時代、記錄時代、引領時代的作品。
中廣互聯:請您對“重溫經典”頻道隨后將展播的內容做些介紹。
中國廣電“重溫經典”頻道相關負責人:3月接檔2月份陸續新播出10部經典作品,包括《水滸傳》《新白娘子傳奇》《亮劍》《上海灘》(80版)等7部電視劇,動畫片《西游記》,《河西走廊》《大黃山》2部紀錄片。4月接檔3月經典作品,將新播出《便衣警察》《闖關東》《包青天之七俠五義》等4部電視劇,《我們的國家公園》系列、《唐之韻》等5部紀錄片,動畫片繼續播出《西游記》。
中廣互聯:2024年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提出,錨定“鞏固提升傳統廣播電視、開拓創新推進媒體融合、整合聚合形成發展合力”三大工作方向。請問,“重溫經典”頻道的運營將在以上三個方向中的哪些方面發揮作用?
中國廣電“重溫經典”頻道相關負責人:2024年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提出“著力鞏固提升傳統廣播電視、開拓創新推進媒體融合、整合聚合形成發展合力”三大工作方向,按照三大工作方向指引,圍繞廣電網絡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中國廣電突出深化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建設新型廣電網絡這條工作主線,制定了“1368N”行動計劃,計劃要求全年要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其中就包括高質量辦好“重溫經典”頻道,做優廣電特色視聽內容。
近年來,不少傳統電視媒體在融合轉型方面做了許多探索,從精簡精辦頻道、創新節目內容、豐富傳播手段等多方面做文章,不斷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和路徑,傳播格局和產業鏈條處于多元、快速、動態地發展中,廣電網絡面臨一系列新形勢、新變化。為順應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時代要求,中國廣電攜手各方積極構建新型臺網關系和廣電視聽新格局,在廣電總局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探索搭建“內容-網絡-用戶”全域生態,發揮廣電視聽內容優勢,健全現代廣電公共服務體系,扎實推進廣電視聽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千家萬戶。
今年兩會期間,相關界別的代表委員對“重溫經典”頻道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紛紛表示愿意支持頻道運營工作,共同把“重溫經典”頻道打造成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線。
“重溫經典”頻道作為國家級視聽播出平臺,起點高、定位高、標準高,這是“全國一網”整合工作開展以來里程碑式的成果,是中國廣電構建全域生態的差異化、特色化戰略突破。我們將繼續準確把握“經典”的內涵和范圍、標準和要求,貫通古今、兼顧中外,不斷充盈經典寶庫,每年舉辦“百部經典作品”展映活動;通過拓寬捐贈機構“朋友圈”,積累整合內容生產優質資源;積極探索與教育、文旅等領域加強合作,拓展頻道應用范圍,讓頻道與全社會實現更廣、更深的鏈接,推動行業轉型發展。
中廣互聯:謝謝您接受采訪。
中國廣電“重溫經典”頻道相關負責人:謝謝。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專欄作者
經典欄目
精彩專題
關注我們
大視頻行業頗具影響力的行業社群平臺,重要新聞、熱點觀察、深度評論分析,推動電視行業與各行各業的連接。
集合電視臺、網絡視聽、潮科技等各種好玩信息。
專注于報道廣電行業新鮮5G資訊,致力于成為廣電行業有權威、有深度的5G自媒體平臺。
UHD、4K、8K的最新資訊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這里。
視頻產業的專業圈子,人脈、活動、社區,就等你來。
我們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數據。
致力于衛星電視信息、衛星通信技術、天地一體網絡應用案例、以及廣電、通信等產業的市場動態、政策法規和技術資訊的傳播。